“運動”成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在另一方面,卻是傳統(tǒng)的“文弱之風”盛行于中國的青少年生活。這樣的現(xiàn)象正常么?
有人曾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除了體育課,在校中小學生花在鍛煉上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到半個小時。
在大多數(shù)老師、家長眼里,學習才應該是孩子的“本職工作”。青少年中“文弱之風”一年勝似一年。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低齡化,“豆芽型”身材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的體育“愛好”越來越少,用于體育活動的時間,甚至用于“玩”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呢?對“體育運動”的片面理解,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體育運動”還停留在“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運動”的理解層面上。我的孩子健康得很,從沒什么大病。要不給孩子吃好一點,補一補就行了。用不著搞什么“體育運動”。可以說,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心態(tài)。
其實,“體育”的“體”包括了體力、體能、體態(tài)等等。它包含的不僅僅是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還包括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體育運動提倡的是一種蓬勃向上的競爭精神,一種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一種開放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
與國內(nèi)的同齡人相比,美國孩子并沒有把學習成績放在惟一的,或第一的評價位置上。在他們的評價標準里,一個人的自主精神,自強自尊,意志品質(zhì),奮斗面貌,競爭態(tài)度,等等等等,都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中國傳統(tǒng)推崇的讀書人,是“文弱”“斯文”的。讀書人的“文弱之風”是正面的形象。有的家長向我夸耀自己的兒子時,是用“吹彈可破”來形容孩子的“奶油”和“白嫩”的。面對現(xiàn)代社會的挑戰(zhàn),我們能不能讓我們的“白面書生”們也強健起來呢?
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男子漢的體魄,更需要男子漢的自主精神,自強自尊,意志品質(zhì),奮斗面貌,競爭態(tài)度。要根治“文弱”病,需要從頭做起---從我們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為他們提供大量的“生長維生素”。這個“生長維生素”,就是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游戲活動。
親鄰生活圈
wechat訂閱號:qinlintiyan
?本文源于網(wǎng)絡(luò),由親鄰整編,
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