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愁

? 總是言愁,大概是正常的,這的確是有那么點凄凄之美的感覺。就像絢爛的花朵,若光是絢爛,并沒有什么意思,不過若是帶些殘損還來點微風,將它此刻輕輕飛揚的樣子用相片定格,那定將是一張凄美的藝術作品。

? ? 要是這么說就算了,算是為藝術獻身了。可并不是什么時候都會有所牽掛,也不可能所有東西都觸目驚心。這就使有些人按奈不住了,借著模模糊糊的言辭強言造出了這么個個名詞——閑愁。

? ? 這名詞從古至今一向時髦,備受青睞,尤其是一些詩人。不得不說,最有意思的是閑愁總與愛情,相思相聯系。

? ?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雖然這首詩表達的是郁郁不得志,但全詩擬寫的卻是相思之苦,因此絕對少不了“閑愁”。它說閑愁就像那迷迷蒙蒙的被薄煙縈繞著的青草;像侵襲城池的瑟瑟清風,隨風飄零的殘花敗柳;像梅子的飄香,像溶解抑郁的綿綿細雨。那么濃,那么稠。

? ? 何止如此,那暮秋落日的余暉,那殘夏漸黃的青蔥,無不帶來閑愁。不過事實上,它們并沒有招你惹你,你總不可能結仇于它們,那么為什么要“愁”呢?其實這一切的關鍵還在于“閑”上。

? ? 人在閑適時,總會追憶過往,憶起一些郁結,一些歡心,多是當年的青澀與約定。這都是些殘破的回憶,若這時自然又呈上此般同樣殘破的美麗,讓它們將我們的心弦撩起,當然會奏出愁的樂章。不知不覺地,眼角便帶上了些許淚水。

? ? 雖有淡淡的悲傷,但痛后卻會令人更加舒坦,就像甲基苯丙胺一樣過癮。不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享此殊遇。在今天,真的難以想象會有人對我抱怨閑愁萬縷,亂且不斷。

? ? 以前我總是好用“閑愁”,每當看見什么殘陽,什么余星,“閑愁,閑愁,愁愁愁……”,我想它們肯定會分泌生愁的激素,但又不知道為什么,說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管怎么樣,“愁”可以從這些余燼的景色中提煉,最后總算是被我自己說通了,這“愁”倒不稀奇了。

? ? 可作為學生,“閑”又從何處來呢?日日夜夜毫不停歇地勞作,什么時間都得擠才得出來,我怎么能妄說“閑愁”?我怎樣能言善辯,怎樣信口雌黃都不能給予解釋。

? ? 我愛探求這些無意義的東西的意義,所以我想暫且拋棄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說開來。

? ? 閑愁是有意義的,但閑與愁必須齊全,閑而無愁,便是渾噩;愁而無閑,便是欺騙。只有愁且閑的,才算“登堂入室”。

? ? 關于“閑”的文化,中國算是專利者了,林語堂說中國人“向人生望出去,吾們的問題不是怎樣生長,卻是怎樣切實地生活;不是怎樣努力工作而是怎樣享受此寶貴的歡樂一瞬。”這是一種平靜美好的心境,正因為這樣,這種思想得以流傳千古。

? ? 真正懂得閑愁的人總是有著明銳的思維與靈敏的觸覺,表面呆滯,心神卻已游歷天涯海角,折枝而反。“當吾們泛舟湖心,則不畏爬山之苦,徘徊山麓,則不知越嶺之勞,吾們今朝有酒今朝醉,眼底有花莫掉頭。”他更像一位智者,一種思想的高度,厭棄世俗,極力追求著內心世界。因為在他們眼里真正的情感來自于內心。為了這種追求,他們收集著記憶中自然流露的一切悲喜,一磚一瓦地,構成了他們感性,孤僻,平和的心境。

? ? 察秋毫因知宇宙之大,臨湍澤如撫輕流細水,顧明鏡而問莊周夢蝶,處世事而覺啼笑皆非。更廣泛閑愁帶來的絕不只有愛情,就像完整的人絕不只懂性交,它是一種情感的回味,一種心靈的修煉。

? ? 而人們都需要內心的修煉,且只有閑時能做到,思考自己,思考世界,思考發生在周遭的一些人與事。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內省。

? ? 總之真正的“閑愁”絕對不是墮落,恰恰是思想升華的過程。因此我的“閑愁”看來都是騙人的,一點也不閑,還胡思亂想,可是像我一樣正在自欺欺人的到底有多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虛偽到底幾時休,這才是墮落。

? ? 還有,我想幾時能夠那么自在,再寫個十幾篇文章,來講無所謂的閑愁?

? ? ? ? ?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四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