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行——作者:魏周全
雨后放晴的早晨,天宇空闊,萬里碧空如海洋般湛藍,淡淡的白云如遠海中的白帆,星星點點,漸行漸遠,縷縷似仙女的白紗,飄逸曼妙,條條像帶風的銀練,舒卷自如,悠悠的縈繞在群山周圍。高樓仰日,水波粼粼,雨后的空氣特別清新,氣候十分宜人,帶著露水的花草樹木,在微風中搖曳,婀娜多姿,沐浴在一片陽光里。
立夏的第二天,清晨的感覺非常好。坐在通往臨夏的大巴車里,想往河州盛開的牡丹,心情不免有些激動,八年沒出遠門了,久病的身體吃得消嗎?時下的臨夏還是多年以前那個窮山瘦水、雜亂無章、馬路狹窄的臨夏嗎?
大巴車在我的疑惑中慢慢啟動了,車廂里坐滿了前往臨夏觀賞牡丹的中老年人。車子出了小西湖不久便上了高速,高、大、長的大巴車,五十多人,八十碼的時速,舒適,平穩。以前的國道已成了便道,只有少數的農用車。窗外急速滑過的樹林,成行,成片,原野一片綠色,遠山鎖在云霧中。大巴車里歡快的歌聲,優雅風趣的說笑聲不絕于耳。
翻過高山,越過群嶺,兩個多小時后,車子進入臨夏地界,我眼前為之一亮,綠油油的田野,樹木成林;清瑩瑩的河水,波光粼粼;青青的山峰,云霧繚繞,重嵐疊翠,遠處的高樓層層如屏,時隱時顯;近處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掩隱在碧樹叢中,似一幅意境幽遠,仙闕縹緲的山水畫,美不勝收。未到河州,心中的疑惑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上午十點半,我們來到臨夏市中心牡丹廣場,下了車,首先進入耳膜的是悅耳動聽的臨夏回族民歌——“花兒”,“花里頭俊不過牡丹,人里面好不過少年”,那優美的旋律,甜美的嗓音,在空闊的上空回蕩,沁人心脾,撩人心肺;而聊入眼簾的則是,寬暢的馬路、高聳的樓群、宏偉的建筑、川流的車輛。更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濱河三十里牡丹長廊,牡丹千姿百態、爭奇斗艷;品種繁多,雍容華貴。以白、紅、紫為最,園內蜂來蝶往,暗香盈袖,引來無數的人群前來觀看拍照,牽手留影。
牡丹園的兩旁一邊是寬闊的馬路,一邊是流淌的小河,小河與牡丹園夾道的白楊青翠挺拔,葉綠陰濃。每隔百米左右就有一座觀景樓閣,樓閣可四面環視,中間設有桌椅,也可稍憩休息。站在觀景亭上俯瞰四周,河面寬廣,流水湯湯,人造瀑布,階梯飛濺,如銀似雪;馬路干凈整潔,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更有滿眼浮動,一望無際的牡丹,似花海一般,起伏有致,盡情吐艷,絢麗綻放。看到滿眼的牡丹,濃綠的草叢,倏然想起白居易“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詩句來。是的,臨夏的春天剛剛開始!此時我想,如果在夏日的傍晚,約幾個同學,找幾個好友。坐在涼亭里,一壺茶,一樽酒,觀賞著無邊的美景,享受著夏日的清風,品味人生是何等的愜意!我不得不為造物者人性化的奇思妙想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依依不舍中,我們離開牡丹園來到享有盛名的八坊十三巷。 臨夏歷史悠久,古稱河州,兩千年前秦漢王朝就在此設縣、置州、建郡,古稱罕,后改稱河州,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古有河州八坊和四大門宦,建有多處高大的清真寺,仿古復制得盤、罐、壺、瓶等,保持了真品的基本特點,成為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工藝品;磚雕可謂臨夏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它集書法、繪畫、篆刻為一體,將人物、山水、花卉、飛禽走獸刻入畫面,納入古典建筑裝飾,古樸而典雅,享譽國內外。精美的磚雕為其一絕,文化底蘊深厚,宗教氛圍濃郁,民風純樸,熱情好客,尤其是八坊十三巷,到處青磚鋪地,古式的門樓,舊時的院落隨處可見,干凈整潔,保護完整,濃郁的地方風味,處處可見,香氣氤氳。
充分體現了回族人民勤勞樸實,熱愛生活的精神面貌。這里飲食文化豐富多彩,辣子雞、手抓羊肉、桶子肉、油炸干果、散子、油香、鍋盔、河州包子.....等等,不下百種。我們在此游覽了許多名勝古跡,古玩銅幣。八方十三巷是古河州人文景觀,飲食文化的縮影。最后,我們在這里品嘗了具有河州風味的手抓、涼皮、涼面、包子,物廉價美,味美可口。
臨夏自然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周邊森林公園有,南龍山,蓮花山,松鳴巖等,市內現代化的園林多處,市中心的東郊公園集江南園林風格與臨夏古典建筑于一體,亭臺水榭,曲廊樓閣,小橋流水,古樸典雅,園內四時花盛,綠草茵茵,翠木成林,綠蔭鋪地,曲徑通幽,林內百鳥歌唱,花間群蝶飛舞。偌大的湖面,碧水如鏡,湖水蕩漾,蘭舟穿梭,成群的彩色鯉魚,盡情暢游,園內游客如織。
看著臨夏市區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寬闊潔凈的城區,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美麗幽雅的東郊公園,輕松寬敞的超市,以及一處處市民鍛煉、休閑的廣場。無不為臨夏人民感到自豪!為來時的想法感到羞愧!
下午三點我們離開了美麗的臨夏市區,來到歸途中的最后一站——劉家峽花圃,觀賞正在盛開的郁金香,大片的郁金香舒展著自己的柔嫩身姿,亭亭玉立的花骨朵,重重疊疊的花瓣,嬌艷秀美;有的花蕊正濃,有的含苞待放,黃的、紅的、紫的,顏色斑斕。紅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黃的似金,散發出陣陣香味。花圃緊靠黃河邊,河水澄碧清澈,波光瀲滟;樹木茂盛林密,郁郁蔥蔥;山峰浮云輕繞,重重疊疊。多彩的花朵與碧綠的流水,青翠的群山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妙的畫圖。岸邊矗立的高樓大廈,蒼翠的山峰倒影映在水中,山光水色,正應了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的那句詩。
臨夏之行,不單單是一次簡單的旅行,是我對人生的又一次體驗。在這塊古老貧瘠的土地上,臨夏人民幾十年來在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指引下,創出了令人刮目的般般奇跡。在有生之年,再次踏上這塊土地,領略臨夏的無限風光,感受人生的樂趣,真是一大幸事。再見了,臨夏!
2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