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我并無意“教導”別人怎樣生活,甚至連“指導”的意思都沒有,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大家都主動或者被動地隨著變化而變化。無論是行業興衰,比如制造業從興盛走向沒落,還是生活中的點滴,比如電腦的普及、手機的迅速升級換代等等,所以我們要成長,才能追的上這些變化。于是,當別人去創業的時候你也著急辭職去創業,別人買股票賺錢了你也急忙去買股票,別人開淘寶店賺錢了你也要開,別人結婚了你也著急相親結婚……
結果呢,創業的失敗,甚至負債;買股票的被套牢;開淘寶店的貨品滯銷;著急結婚的,因為沒感情基礎、性格不合吵架甚至離婚……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你把人生當成了“趕車”,沒有好好思考好好準備就匆忙跳上車,你沒帶行李也沒看好這趟車的目的地,當然就不能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是否選擇成長,因為即使你不選擇成長,也會被生活裹挾前行。而關鍵在于如何成長。
不是你看到別人做了什么賺錢了,你就要做什么去賺錢。也不是你看到大多數人做了什么,你就要去做什么才安心。那不叫成長,說好聽點兒叫跟風,說難聽點兒叫沒獨立思考能力。是的,當看到別人尤其是同齡人的成功或者看起來“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會焦慮,但是你不能就那樣帶著一股子焦躁而完全沒好好思考這條路是否適合你、這個人是否適合你,就撲上去了。
越是焦慮的時候,你越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一下,認真地虔誠地向自己的生命發問:我到底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才快樂?我到底要過怎樣的生活才覺得幸福?我到底要一個怎樣的人生才覺得完滿?注意,問題的核心、出發點和回歸點都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不是別人覺得你應該成為什么人、過什么樣的生活、有什么樣的人生,你的人生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是要親自體驗的,承擔一切的是你自己不是別人。所以必須想清楚你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再好好思考自己要怎樣做、做什么來獲得成長,接近自己的目標。
不要隨便選擇人云亦云的那些目標,還有那些道路,首先你們的最終目標不一定一致,比如多數人認為有錢就會快樂了、娶到白富美或嫁給高富帥就幸福了,而事實上不一定如此,而你也并不一定這么覺得。或許那些人有錢之后還會想要更多錢又或者醉生夢死無比空虛,更或者會成為賺錢的機器完全忘了賺錢是為了什么。金錢,永遠不可作為人生的目的,只可作為工具。而對于婚戀,高富帥、白富美不一定跟你聊得來、愿意一直關心愛護你,我認為性格相合、三觀相投、生活目標一致比高富帥、白富美來的更重要。我有個忘年交的朋友,她老公是相親認識的,當時是標準的高富帥,雙方符合彼此條件便順利結婚了,然而婚后基本上是AA,不僅是金錢上,生活上也幾乎是互不干涉,丈夫甚至對孩子都不怎么關心,她的臉上還能看出一點年輕時的美麗,但卻總是不經意透出很多憔悴和不快樂。所謂的嫁給高富帥的幸福,也只有嫁過了的人才知道吧。
關于青春的迷茫,關于如何成長,有一位叫古典的生涯規劃師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建議:“別著急成功和追趕,停下來看看。安靜地看著焦慮躁動的自己,為自己的未來規劃找到一些定見,讓自己有機會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和視角反思自己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你的生活,溫柔而堅定地生活起來。不管你的方式是極端地流浪、間隔年,或者是給自己每周一個不設定的晚上,上班路上給自己翻一頁在別處的書,只要你開始尋找,你終能找到。”
我的觀點是,無論你多大年紀,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被大多數人的想法綁架,也盡量不要為此焦慮,即使你焦慮了,也不要讓自己陷于隨波逐流的漩渦,忘了自己來這世界的初心和本質。當然如果你就是要隨波逐流才安心,我也沒意見,畢竟那是你的生活。我想的是,好不容易來這世界一趟,當然要活出自己最好的模樣,而要活出自己最好的模樣,首先就要認清自己,然后再遵循自己的骨骼和心的形狀好好塑造自己,在這天地間打磨出一個閃閃發光的你。如果丟了自己,即使你“成功”了,那也不是你的成功,是別人的,又有什么意義。
所以,想要真正的成功,好好地成長,就別著急,把自己的人生過成“趕車”,上錯車耽誤你一段的人生時間你會惱火,更悲哀的是怕等到車行駛到終點,才發現已經沒有時間回頭了。
成長的路上,如果你焦慮了,就停一停吧。不著急,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