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A從小學習成績優異,一直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因此小A自己也一直自信滿滿3年高中后的自己,會考入一個好大學。但是生活有時候像是一個板磚,重重砸在小A的頭上 -------高考失利了!
? ? 小A回顧自己三年的狀態,好像一直在迷霧中前行,他很納悶,自己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以前也是活脫脫上進少年一枚,可是到了高中,好像學習不溫不火 ,和同學間也若即若離,沒有沖勁,沒有動力。
? ? 于是小A主動咨詢了心理咨詢師的小姨,他知道自己的狀態沒有人會發現,自己也會一直如詛咒般這樣頹廢下去。
? OK,小A在小姨的幫助下終于明白了自己是被誰害了。? ? 誰呢?? ?
他們----那些夸小A聰明的一群人,害慘了小A!
夸小A聰明的他們,讓小A一直認為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因為從小被強調聰明的小A? ? 真的相信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可以面對所有問題,形成強大的自信;但當小A遇到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難關&高中的課業,即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如果嘗試失敗,那表示他們并不聰明;嘗試好幾次成功,那也表示他們不聰明。無論如何,除非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他們不輕言嘗試,以免造成自我認知失調,甚至小A自我催眠,這道題現在不會,考試的時候肯定就會寫了。
? 美國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ity) 教授 Dr. Carol Dweck,對于”如何培養孩子愿意面對挑戰“進行長期的研究計劃。Dr. Dweck 發現,相信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取決于”先天能力&聰明“的孩子,較相信取決于”努力“的孩子更無法面對挑戰與挫折;長期觀察兩組孩子的學業成就,研究團隊發現”相信努力的孩子表現較佳“。
小A現在這種迷霧般的狀態,自己內心的自負,認知的錯誤,逃避困難的心態,全是由于被聰明所害。
迷霧的解開讓小A很是焦躁。小A是個驕傲的人,他不允許自己落后,但是自己20年習慣的思維認知,并非一朝一夕所改變,他需要面對自己逃避畏縮的內心,承認聰明在生活面前是無用的。
小A決定放棄? 聰明? ? ,學習? ? 努力。和害了自己的聰明說再見
? 無形中的刀刃,最是阻礙孩子內心成長的絆腳石。
雖然我們相信? 夸小A聰明的他們,? 沒意識到自己滅了小A的大學夢? ,? 差點害了小A的以后的人生發展。? 所以希望小A的例子引以為鑒,不要成為無形的刀刃!? ?
成長,不在于先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