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詩圣杜甫(下)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詩人故事
詩宴
肅宗乾元二年,杜甫棄官西去,窮居成都草堂。一日,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
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現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當即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后,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么都沒有;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夫人當即示意杜甫對客人抱拳發話:“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
正當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
“兩個黃鸝鳴翠柳”;
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
“窗含西嶺千秋雪”;
指最后一大碗湯說,這是
“門泊東吳萬里船”。
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拍案叫絕。
詩作精讀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1、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1、卻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隨手卷起。古代詩文皆寫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謂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還鄉時并不寂寞。
5、即從兩句:想像中還鄉路線,即出峽東下,由水路抵襄陽,然后由陸路向洛陽。此詩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園在東京。”(指洛陽)。巴峽:四川東北部巴江中之峽。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長江三峽之一。襄陽:今屬湖北。
拓展閱讀
草堂歲月里的杜甫
馮至
上元元年(760)開春,杜甫在親友的幫助下,開始籌劃建造草堂,地址選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這里環境清幽,塵事不雜,杜甫十分滿意,作《卜居》詩以唱心中之樂,反映出作者久經動蕩得以安寧之后的恬靜安適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時在成都府任司馬,聽說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過來看他,還送了些錢。杜甫十分感教,作詩酬謝。關于草堂的建造過程,杜甫無詩記錄,我們所見到的是他忙著寫詩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種樹苗以美化草堂環境。
另外,他還不辭勞苦親自去石筍街果園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黃梅綠李,是果木樹都要。這自然是為了裝點草堂,同時也有以果備荒的打算,他是挨過餓的人,曾用野果充填過饑腸,深知它們的重要,高秋總饋貧人食,來歲還舒滿眼花(《題桃樹》)。桃可果腹,花可娛人,這就是他對果木樹的整體審美。花果樹木之外,他還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見,他當時安家伊始,支鍋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沒有件件入詩罷了。
這年春末,草堂蓋成,樹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賞起來了。他贊美它所面臨的青青郊野,贊美遮日吟風的榿林茂葉與和煙滴露的籠竹翠梢,欣喜鳥來暫息,燕來定巢。細想起來,這些風物不過是尋常農舍之景,卻招來如此贊嘆,這從反面使我們認識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憐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尋找棲居之地的苦況,他長途跋涉于險山急流、危棧古道的種種艱難,成為他樂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礎。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寫了不少頗具安恬情味的田園詩,如《江村》詩寫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此詩比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時的心境。然而這種心境是以故人供祿米為條件的,他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全靠故人的周濟,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會陷入困境。他們偶有接濟失時,杜甫的生活就成問題。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過武侯祠,作《蜀相》詩,對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績做出高度的評價,為其未能收復中原完成統一大業而痛灑千秋之淚。此詩雖為吊古,卻有傷今之意。當時戰亂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內煙騰,于此國事維艱之際,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這樣的賢相來主持國政!此外,詩中寫他羨慕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滿于肅宗的意思,他素懷匡時濟世的遠大志向,卻被冷落與排擠,這種不平之氣隱隱透于詩中。
游覽古跡的同時,杜甫還交結了一些風雅人士。還有一個鄰居是黃四娘,她家院子里種著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萬紫千紅,杜甫曾去觀賞,寫出的詩作《江畔獨步尋花》聲嬌色麗,充滿無限生機。杜甫與江村農家關系也很密切,農人時常送給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種植的草藥贈予他們。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樸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在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間自己的歸宿還是與農民的茅舍相雜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補京兆功曹參軍,他沒有赴任,想來與此不無關系。(選自馮至《杜甫傳》,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草堂在暮春時節落成了這是760年,中原沒有恢復,關內鬧著嚴重的災荒,杜甫卻結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這里得到一個棲身的處所。他離開了兵戈擾攘、動蕩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暫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羨慕。他在這時期寫了不少歌詠自然的詩。我們把這類的詩句和759年在洛陽道上與秦州道上的詩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個懸殊!難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剛剛有了著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卻了人民的痛苦與國家的災難了嗎?
(馮至《杜甫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妙筆生花
請你模仿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寫一首詩吧,最好能夠押韻~
例子:兩個喜鵲鳴翠楊,一行白鴿上房梁。窗含西山千秋云,門停北京萬輛車。
披沙揀金
字詞
- 儒家
- 憂國憂民
- 嫉惡如仇
- 腐敗
- 揭露
- 閑談
- 豆腐
- 韭菜
- 筷子
- 恍然大悟
- 拍案叫絕
- 不辭勞苦
- 艱難
- 排擠
- 蔬菜
- 赤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