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是70后,父母就是靠著幾畝田地,幾頭牲口,幾棵板栗樹,維持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那時候外出打工的人比較少,農村基本就是春種秋收,靠天吃飯。
阿飛是村里的“放牛隊長”,帶著全村的小孩,牽著各家的牛,去山上放牛,天黑了,把孩子和牛帶回家,阿飛相對年長,村里人都比較放心。
阿飛家里兄妹三個,屬于廣大農村基本能解決溫飽問題的那種,阿飛姐姐初中畢業后,高中需要80塊錢學費,家里實在供不起,后來在親戚的幫助下姐姐去市里進廠,有個手上的活,也沒什么薪資,但能解決溫飽,在那個年代,也算不錯了。
阿飛初中畢業后去讀中專了,好像是汽車修理,讀了二年,跟著鄰村的人南下深圳投靠親戚,沒想到,去了深圳,親戚不太靠譜,或者也是有難處吧,阿飛是個懂事的孩子,不想麻煩別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只能睡橋洞,可想而知,初到深圳,吃了很多常人不能想象的苦,甚至好幾年春節,都沒回家,為了掙錢,為了攢錢,熬過了三年五載,苦心人天不負,阿飛漸漸有了穩定的工作。
家里給阿飛說親的時候,還是瓦房子,當時的聘禮是2000塊錢,在那個時候,算是很多的了,阿飛,心里默默許諾,以后肯定要對人家姑娘好。
再后來,聽說阿飛在深圳,買房安家了,二個孩子,也在慢慢長大,往返都是飛機,假期帶著父母到處旅游,享受生活。
阿飛的父母,并不知道他早年去深圳睡橋洞的經歷,直到后來,家里很多親戚,張家,李家,王家,送孩子去深圳,找阿飛幫忙找工作,有些安排進廠后,高不成低不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讓阿飛也很是苦惱,一次請這些老家過去工作的弟妹吃飯,阿飛狠狠地給大家上課,講了他一路奮斗,一路打拼的經歷。
也是這些鄉親回老家后,無意中傳出來的,這個時候,他的父母才知道,不禁淚落,原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原來那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經歷了那么多的苦難。
阿飛的經歷,就如同那個曾經很火的文章,《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講的鄉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成長對比,鄉下的孩子,要跨越鴻溝,風霜雨雪,千辛萬苦,才能躋身社會上層。
阿飛不是別人,其實是我家一位親戚的孩子,因為年齡差,讀書的關系,我們見面的機會并不多,但是他的勵志故事,在親戚們中,鄉村里,廣為傳頌。
母親常說阿飛的成就,贍養父母,在村里捐款修路種種,而我在她每次提起的時候,都會想起一副畫面,那個睡橋洞的少年,那一夜的痛苦,酸楚,肯定刻在阿飛的生命里,骨子里,除了奮斗,他別無選擇,除了堅持,他沒有退路。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上不會掉餡餅,每個終將遠離父母的守護,自力更生,而在那之前,所有的歷練都是為了展翅高飛的那一天。
加油,年輕人!堅持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提升自我,有一技之長,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