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4月2日 和崢笑牛一起回了趟四川,一對為清明掃墓,一對游天府成都,約定掃墓后在成都匯合。
為崢下班后再趕飛機回家,我倆抵達重慶已是夜里12點,check in之后在住宿旁邊找了家面館,吃了兩碗小面,睡醒發(fā)現樓下居然是我小時候才有的路邊集市,一口川音的爺爺奶奶們操持著自己的雞鴨買賣。這讓我有點欣喜,畢竟現在連我們鎮(zhèn)上都開始集中市場買賣,很少再見這種露天自然的路邊操作了。童年記憶里的一切都美好難忘。
可能是沒走對地方,溜達一圈的重慶解放碑,錯落的樓房,穿梭的街道,給人一種交織的凌亂感。王先生說“可能是地勢起伏吧,感覺這片城市規(guī)劃亂糟糟的,樓跟樓挨這么近,樓里房子采光好嗎”。下午坐高鐵途徑內江市,很自貢的感覺,就是抄手的味道較自貢差好多。
到了自貢,依舊干凈的大道,道路邊整潔的草坪造境,這座燈城從來不讓歸來的游子失望。
回到家,爸媽早已備好酒菜等著我們吃飯,一到家就有可口的飯菜,很幸福。晚上陪侄子學英語,三年級,一口一口的英語也算流利,課本跟我小時候一樣用漢字標示發(fā)音,“背”起來跟背中文?!癶ow are you ?Mr.Brown”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
每次回家家里都會有變化,這次動刀的地方是花園。家里住一樓門口有10平左右的兩個小花園,南方人愛花,愛養(yǎng)花,媽是有過之無不及。各種各樣的花有的種園子里,有的種花盆里,到處都是。下過濛濛一夜小雨,早起坐在園子里,花葉上散落的露珠,沏杯花茶,看這門前壩子里奔騰的諸葛亮(家里新養(yǎng)的泰迪串串兒)。不經感嘆,奮斗的青春啊,父母已經過上了我設想的夢寐以求的日子。(哈哈,我爸知道我這么想肯定會說我沒追求)
飯后帶王先生正兒八經的逛了逛我們鎮(zhèn),畢竟這也是多少人找尋寧謐的旅游景點,沿釜溪河的長廊,安靜的寺廟里睡著的菩薩們,走過兒時上學的必經之路,忍不住記錄下這眼下離我生命如此之近的美景。
家鄉(xiāng)安靜的像川蜀美女,外形與氣質俱佳。
剛好的清明雨,剛好的陽光微風,剛好的心情。想象16年底自己尋找的“信念支柱”,讀莊子孔孟,最終回家后發(fā)現是費苦尋覓就是阿婆,她的一生就是我想難時想一想就挺過去的支柱;這次也一樣,一年總有兩仨次想找個安靜之處放空自己,年近30了才第一次覺得這個家景和情也亦可治愈。
回京路上,回憶道:我 爸 阿婆我們仨,就是生時勤奮 老時安逸 死時休息;安時處順,適時而為。對的年紀 在對的地方 做對的事情。
19年 愿自己可勤奮播種希望 滿載碩果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