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強大非常重要的一點:永遠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這個聽起來有點自私,但是如果達到了這種狀態,生活起來會很舒服。
比如你喜歡一個人,你非常非常的喜歡他,但是他對你愛理不理,這個時候你的內心就會很慌張。為什么他不理我?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是不是如果我再厲害一點?是不是我該去整個容變好看他就理我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這么想過,也有很多人在這么做的路上。
比如你總是很想跟周圍的人搞好關系,對方幾天沒找你,你就會想,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事情TA討厭我了?或者總是怕自己說錯了話得罪了人,有些沒必要的聚會不去會怕別人不高興說你不合群。去了之后又不知道說什么在那坐著發呆跟人人群傻傻的笑。
其實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只有一個:你真的太在意別人的反饋了。
就像第一個例子,其實你在乎的就是對方沒有明確表示喜歡你,沒有給你一個這樣的反饋。第二個就是怕別人說你不合群。
你自己的感受呢?
你喜歡一個人,覺得可以看見對方的笑容就很開心,覺得看到對方的消息就會莫名其妙的開心起來。其實你不用管對方到底會怎么想,什么主動聊天約見面會不會看起來比較被動。你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這么做會開心嗎?
會開心,那就去做。至于對方是愛理不理的回還是興高采烈的回,跟自己根本就沒關系。但是人不能太貪心,設定好自己幸福度的上限。比如說,這個人沒有可能在一起,但是我很喜歡,所以其實只要可以跟他吃頓飯就心滿意足了。于是你就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吃這樣的一頓飯,吃完了不管是對方對你超級滿意想要再約會,你都已經滿足了自己對于這個事情里的最大期待。
一些沒意義的聚會,就想想,我參加了我是不是會不開心?那就不要去。別覺得會得罪人,相信我,但你自己考慮這個聚會有沒有參加必要的時候其實只說明了兩點:1,這確實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邀約2,你并不跟其他聚會者是一個圈子的。
做事情總想讓別人陪伴的原因,其實是源于你的“不敢對自己負責”,希望找一個人來共擔風險。但是人要有一種能力,規劃自己安排自己的能力,沒有任何人能對任何人的人生負責。你的身后其實空無一人,所以你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想的是,這件事我自己能不能做?如果我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完成,有沒有什么其他的方法?這件事如果我花錢能不能獨自完成?因為陪伴總有成本,做事情想要被人的陪伴,無形之中你自己也會搭一些你看不到的成本進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狀態里多付出,少要回報。
自己擅長的、能做的事情就多幫別人做一些,也不要抱著“遇到事情我幫了你你現在也應該幫我”這樣的想法。
慢慢你就會有無敵了,很多原本糾結的事情很容易就拋到腦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