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意像母親一樣,因為我承受不了那么多苦難,但我愿意減壽10年,換取母親康健。
母親日夜操勞,未享受過片刻的休息。個子本就不高,被沉重的歲月壓得更矮了,背駝的越來越嚴重,遠遠望去,背上很明顯的一個包,那包一直刺痛著我的心。給母親按摩、刮痧時,我總是不敢處碰,但又想用手撫平些,每每都是手遲疑、心絞痛。
母親拉扯了四個孩子,她是咬牙堅持把四個孩子養大的。父親身體不好,在我們未成年的苦寒日子里,母親是家里的勞力,犁、耙、收、割等農活,母親全部攬下,放下鋤頭拿耙犁。為了多掙些工分、讓家人吃飽肚子,母親是豁出命的在干活,就算身體不舒服也依然硬撐著下地,我想母親那時候是沒有空閑考慮她自己的,因為她不敢也不容許自己生病,她若倒下,家里的天也就塌了。
六、七十年代的農村,房子需要自己動手搭建,磚瓦房也少見,多是自己拉土、和泥、制坯、壘墻,然后請些親朋好友幫忙把房子蓋起來,從下決心到蓋好,需要省吃儉用四五年,需要下大決心,出大力,不脫幾層皮是完不成的。母親像男勞力一樣,為了一大家子人有個像樣的家,日漸長大的兒子有房子娶媳婦,蓋了一個院子又一個院子。現在這些院子已不在,被樓房取代,母親的青春也已不在。
母親有撐起家的臂膀,也有擁抱子女的溫暖胸懷,溫柔地呵護著她的孩子。那時候家里條件非常艱苦,但母親總能想方設法讓她的孩子吃飽肚子,地里的野菜常常是餐桌上的美味,母親更是把榆錢、槐花變著花樣做,讓孩子吃的肚子溜圓,紅薯葉子蒸著吃,紅薯葉子的莖炒著吃,母親魔術一樣不斷的給孩子們變出美味佳肴……母親個兒矮,但她的孩子沒有因營養不良影響了身高。母親事事要強,針線活在村里也是數著的,她不希望她的孩子人前人后穿的破破爛爛,她總能想辦法在換季時給孩子置辦一身合體的新衣服,做一雙新鞋子,白天沒時間做這些的,母親都是點著油燈熬夜做,以至于母親的眼睛熬壞了,失去了光華,一雙眼睛的肌肉更是萎縮在了一起。
母親沒條件接受教育,沒文化,所以她要求她的孩子不能像她一樣,別人家的孩子為了照顧弟弟妹妹或幫扶家里,大多小學就輟學,女孩更不讓讀書,但母親不但讓兒子念書,更對女兒提出了不一樣的要求,女兒一定要考上大學才行,母親認為兒子成家娶媳婦也不離開她的家,女兒可是要嫁人離開她,應該有點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所以母親對我和姐姐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從未打罵過我們,教訓兒子時也特意避開我和姐姐,吃的喝的更是優于哥哥們。
母親的付出成就了子女的幸福,子女也希望母親永遠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