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私語:且把青澀當成寶
作者 攝影 封面 插圖:辜曉波
【作者聲明】圖文無關,但版權所有,擅自商用及剽竊者必究。
我在微博和簡書上發的許多東西,都是年輕時候胡亂涂鴉的,或是二十年前的,或是三十年前的,或是時間更久的。我估計有些人看了都不太習慣,以為我是在曬那些陳芝麻爛谷子。即便如此,我仍然還要繼續將其制成網絡文章,以便更好地將其保存下來,并能隨時隨地輕易將其找出。
我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手機中毒跡象明顯。
數月前有朋友發鏈接到我微聊空間,請幫忙關注投票,我一點開,手機就呼啦啦地自動下載了不少毫不相干的軟件,我立即卸載也神鬼不靈,就像被“打粑糖”粘上了一樣?,F在我的MAKA已經失靈,微博、微信、QQ和簡書也是時好時壞,發個東西總是反反復復地發不出去,特別是微博,而微博草稿箱所存數百則短文也不翼而飛。另外云筆記也存有很多東西,如不及時制成網絡文章,恐恢復出廠設置或全部重裝軟件后,這些東西都將難以找回。
(二)即使是個人的青澀之作,也應采取求真務實與尊重歷史的態度。
我這樣做,就是為了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還原自己年輕時候的青澀一面,隨時回顧自己成長的足跡,時刻不忘給自己敲響警鐘。如果讓我把自己當年的一些幼稚想法或荒唐行為描摹得積極進步而富于光彩,我現在完全有能力做到,但那樣做反而會讓我覺得心里不踏實不光彩。因為,我就是想把自己的前車之鑒當做自己的后事之師。
(三)給自己的后輩留下一些有益的啟示。
古人講過:“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所以,我想以言傳身教的方式讓他們知道——人生,沒有完美無缺的劇本。人生成長的歷史,就是從犯錯到改錯的過程,就是從受難到克難的過程,直到經歷的過程多了,磨練的火候到了,一個人也就成熟或成器了,這就是人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標志。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的頂頭上司是個時年三十多歲的男人,人雖不錯,就是有點不愛學習,喜歡講資歷、講經驗,主觀臆斷,常將WM財務管理制度和辦法斷章取義、張冠李戴,搞得業務部門和下屬單位都埋怨他朝令夕改、無所適從。時間長了,大家都喜歡跑來問我,后來包括他自己在內,也總是喜歡問我。這樣,至少可以節省他們去翻看制度書籍的時間。
但自從我的專業文章相繼在省刊和國刊發表以后,他和一些人的心理上似乎就不那么平衡了,常在我背后唧唧歪歪地說長道短,一些不明真相的同事和領導也跟著瞎起哄,最后居然把我說成了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從那以后,他和局領導幾乎剝奪了我一切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上班時不準看業務書報,下班后也不管分內分外之事,都安排我無償地加班無條件地服從,還美其名曰“能者多勞”。
開始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氣憤,幾乎都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但我剛參加工作不久,資歷太淺,人微言輕,不便發作,于是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把當年道聽途說的一些東西一股腦兒地寫了出來,獨自一個人看,覺得終于把壓抑的情緒發泄出來了,心里感到格外舒服。后來不管他們安排我做什么事情,我就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煩躁了,反而把它看做一種磨練自己的機會,變得更加兢兢業業。雖然當年和我同時參加工作的許多同學都先后入黨提干,可我仍然不管那么多,照樣我行我素地埋頭學習和工作。
期間,局領導一方面把我當中層干部對待,讓我參加每一次的中層干部會議,照樣在會上匯報工作,參政議政;另一方面,又同時讓我在別人手下當差干了幾年各種各樣的其他工作。
直到那些年過去以后再回頭來看,我才發現他們那時其實就是在磨礪我,磨礪我的性格、能力和品行。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我能夠盡快地成熟或成長起來,能夠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有用之器。最后還是他們這些人,讓我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他們的領導,并甘愿做我的下屬,配合我的工作。
現在想一想,我真的應該感謝他們,是他們用心良苦地把我的青澀年華從狹隘變得寬闊,從無光變得發光,從不熱變得發熱,直到變成了后來可以令人回味的寶貴時光。
雖然單位后來幾經改制并最終解體,大家各奔東西,但仍然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
【作者后記】2017年7月23日于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