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朋友真實的故事。
認識他時,他們還在初中,青春年少,迷茫懵懂的感情,讓整個初中生涯,甜蜜而溫暖。
后來,她讀的師范,他上了軍校。于是開始了第一次的短距離的分離。她師范畢業后,留在當地做了一名小學老師,而他一路向前,讀了大學,還讀了研究生。畢業后,他被分配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一個連隊。他們開始了長距離的分離。盡管如此,她還是毅然決然的嫁給了他。剛開始,她只是天真的以為,久別勝新婚。離離聚聚的日子,并沒有那么可怕。而且或許過幾年,他就轉業回來了。可是,就這樣一晃十年。
她跟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上班,買菜做飯,照顧老人。他們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在外地。她在冰冷的醫院,獨自承受著分娩的恐懼和痛,陪伴她的是他的父母和她的父母。可是,縱然外面千人萬人,她又多希望,他在場。她多希望,他在那個時候握緊她的手,他能夠聽見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可是,他不在。
此后,便是,一個人帶孩子。深更半夜,孩子啼哭,她百般哄,仍然哭不止,最后,她也開始大哭。孩子病了,她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病歷,排隊,掛號,看著別人都有老公陪著,眼淚就簌簌落下來。每天,上班下班,回來,面對便是他的父母,還有空空的房間……這樣的日子似乎遙遙無期。
網絡上有人吐槽,自己如何被自己的老公蠢哭,自己老公如何不靠譜。而她,多希望這樣不靠譜的老公陪在身邊。即使自己在屋子里忙活,那個“豬隊友“,在另一個房間里呼呼大睡。即使,他醬油瓶倒了都不扶,臭鞋襪亂扔,每天回來“葛優躺”,那有什么關系。至少意味著那個人陪在身邊。
而現在,“欣喜憂愁無從分享,歡笑落淚不能擁抱。“唯有一個人,像陀螺的一樣,默默的前行,默默等待。每一天,只能通過電波,聽到彼此的聲音,傾訴彼此的思念。在還沒有微信的時候,短信常常裝不下,又舍不得刪……
看到網絡上一張走紅的請假條,說:“快忘記老公長什么樣了,我想去看看!”她一個人,在房間哭得噼里啪啦。其實自己何嘗又不是這樣。久了,連面影都變得模糊,而孩子對于父親,更是模糊。于是每次有假就迫不及待的飛到他的身邊。只是,只是盡管相聚的時光這樣珍貴,陪伴時間仍然不能不定,常常一個電話,他就要奔赴崗位。她懂他的不易,他也懂她的不易。也許就是這樣的一份相知懂得,才支撐著這漫長的異地戀時光。也是這份懂得,讓他安心的在部隊工作,表現優秀。
相聚這樣的短,分別那樣長。每一次在車站總是淚千行。趙薇的《離別的車站》詮釋了她所有的心情。
“當你緊緊握著我的手
再三說著珍重珍重
當你深深看著我的眼
再三說著別送別送
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我終于不停的呼喚呼喚
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我的心一片凌亂凌亂
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我的淚早已泛濫泛濫”
總是在午夜夢回之時,夢到他就在身邊,夢到一家人,歡歡喜喜的過日子。醒來,一股深深的孤寂感襲來,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思念,如此深重。歸期未定,唯有等待。
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被妥帖安放,歲月艱難,世道兇險,希望有個人陪在身邊,握緊自己的雙手,砥礪前行,無畏無懼。而此刻,她只能將自己柔弱的肩膀翻過來,披荊斬棘,步步向前。她相信,幸福在前方,她現在所能做就是照顧好老人,照顧好孩子,也照顧好自己,做他強大的后盾,然后,靜靜等待。她相信,團聚的時光一定會來,那時候幸福如花般綻放。
每個優秀的軍人背后,必定有一個強大的女子。她們也是最可愛的人,向所有的軍嫂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