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七十年代文革在中國大地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一群軍區大院的孩子開始了他們美好的青春,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講的正是這群孩子曼妙的青春生活。姜文自編自導,夏雨、寧靜主演,改編自王朔《動物兇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以青春為名,講述那個年代不羈孩子們的難忘歲月。
青春期的馬小軍因為一張照片,獲得了心靈的悸動。米蘭的照片在影片中頻頻出現,為馬小軍單戀的開始做好了鋪墊。片中馬小軍進入米蘭家后,把持著望遠鏡玩了起來。而當他轉動著望遠鏡四處張望時,米蘭的照片一閃而過。鏡頭以馬小軍的主觀視角透過望遠鏡多次閃過米蘭照片,也正是這種欲求而不得,攪亂了馬小軍內心的一池春水,愛情的種子開始在少年的心里發芽。馬小軍經過細細的尋找后終于尋得了米蘭照片的所在地。鏡頭以特寫的手法,把照片的每處都一一放大,讓觀眾能夠更全面的看到米蘭的模樣,同時也體會到馬小軍此時此刻內心的波濤洶涌。隨后的日子里,馬小軍便常常溜門撬鎖來看這張照片,每每觀看,他總是會細細欣賞,連連贊嘆。少年便這樣沉淪,年輕時對愛情特有的悸動生根發芽,米蘭就這樣深種馬小軍心底,也為后面故事的進展做好了鋪墊。
米蘭豐滿的身材總是讓馬小軍浮想聯翩,腿部和腳部的特寫鏡頭表現了馬小軍內心的渴望。第一次近距離觀察米蘭是馬小軍躲在米蘭床下那一次。固定的長鏡頭再配以特寫的景別,把米蘭換衣服的過程完整的呈現了出來。鏡頭以馬小軍的主觀視角,盯著米蘭的雙腿,再切換至馬小軍的面部特寫,大汗淋漓體現了此時馬小軍心中的澎湃。原本只是出現在照片中的女人現如今活生生站在面前,行為又是如此撩人。青春期男生生理的問題得到傳達,美好的青春歲月就是這樣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從那之后,腿似乎就成為馬小軍辨認米蘭的一個方法。當馬小軍被抓到派出所時,米蘭與另一個女孩子路過,鏡頭特寫了米蘭的腿以及馬小軍緊追不舍的眼神,表現了馬小軍對米蘭深深的迷戀。腿部特寫在影片中頻繁出現。在馬路上馬小軍俯身撿東西米蘭經過時的腿,米蘭打電話時晃動的雙腿,這些所向觀眾表明的都是馬小軍深深地愛戀之意。就像后面馬小軍不停地踩車蹬子,米蘭一腳踩住一樣,這樣的特寫更好的傳遞了馬小軍這個青春期男孩子內心對愛的迷戀與渴望。人人如此,何人年輕時對愛有過幻想呢?這就是青春的偉大與力量。
在那個黑暗的政治年代,這群孩子卻生活在陽光下無憂無慮。陽光在影片中也是一種美好與光明的象征。片中第一次出現大規模的陽光是在米蘭的家里。當馬小軍撬開米蘭家的門后,搖鏡頭表現了整個屋子的全景。鏡頭中,屋里陽光彌漫,充斥著每個角落。這對于“混孩子”馬小軍來說就如同冬日暖陽一樣,照進心房,得到了溫暖和滋潤。只會打架抽煙喝酒的馬小軍內心得到了第一絲的光明,原本糜爛黑暗的日子,也就這樣被陽光照耀了起來。在馬小軍和米蘭熟絡以后,馬小軍常常去米蘭家做客。米蘭的屋子里還是一如既往的充滿陽光,馬小軍逆光而坐,使自己陷入光線黑暗的地方。隨后兩人又逆光起舞,強烈的光線讓兩人時隱時現,預示著兩人關系只是一場馬小軍虛構出來的夢境。而隨后米蘭在窗邊逆光朝著馬小軍微笑的鏡頭更表現了這種不真實的美好只是源于馬小軍對米蘭執著的念想而不是現實生活所發生的。
作為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算得上是一部佳作。而作為青春題材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更是向觀眾展示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不為人知的青春記憶。每個人都走過青春,擁有過獨特而又美好的回憶。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那時的天很藍,陽光很暖。那時的人們有過愛的人,有過執著的追求,可還是被生活所羈絆,最終歸于平淡。想起那時的轟轟烈烈,或許嘴角還會被扯起。就像影片最后已經成人的孩子們坐在車上在馬路上馳騁一樣,青春就是一首歌,一首在陽光下被唱起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