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資產負債表預算 資產負債表的預算,通常很多企業是不做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不確定性,預算出來的資產負債表很可能不能反映一定時期的經營結果。就像我們之前在現金流量表預算中說過的,資產負債表是體現一個“時點”概念。要確定每個資產負債項目在期末那個“點”上的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因為其中所使用的假設有很大的主觀性,而且,就像上面所舉的應收賬款的例子,某些項目今天的余額跟明天的余額很可能有天壤之別。資金是流動的,很難知道接下去的一秒鐘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當然,資產負債表的預算也不是沒有規律可循,特別是一些業務比較穩定的企業,一般來說,除非有特別的投資項目或者業務調整,資產負債表各個項目的水平應該基本固定。即使是全新的企業,也可以做一個資產負債的預算,只是要在設定的選取方面特別小心。下面根據資產負債表的從左到右,從上倒下的順序,舉一些最基本的資產、負債項目加以說明,僅供參考: 1.現金及銀行存款:這個等一下最后才做。 2.存貨:一般可以根據銷售額的一定比例(產成品)加上產品銷售成本的一定比例(原材料)來估算。產成品也可以用:期末數=期初數量+預算生產量-預算銷量來計算。如果是全新企業,期初數當然就是“零”。而原材料的期末水平,企業通常是根據生產量保留一定的比例。 要計算的復雜一點當然也可以。那就要先將生產成本計算出來,再將產品銷售成本計算出來,然后再推算出存貨的庫存余額。計算生產成本要所有原材料每個品種的最佳采購量、每批采購量的使用時間(或者一定時間內的消耗量)、單價、庫存倉儲成本等因素都要考慮進去。而產品銷售成本要跟企業的銷售計劃掛鉤,還要考慮跟銷售有關的其他因素(比如:退貨、銷量達不到預期等)。除此外,還要考慮到各個品種產品的保底庫存量等。 3.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當然是用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主要是考慮本行業應收賬款的平均周轉天數。這樣計算非常Judgemental (主觀性很強),但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4.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遞延資產:這個部分比較容易。如果已經作了資本性支出的預算,減去折舊或者攤銷就是我們所需要的資產余額了。 5.長期投資:一般全新的公司在剛開業的時候,沒有長期對外投資。但如果有的話,根據實際的情況估算出金額來應該不難。 6.應付帳款:這個可以根據產品銷售成本的一定比例計算。其基本的思路跟應收賬款的計算差不多。 7.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一般用一個月的人工成本/費用來列示。但是要扣除個人所得稅,因為個人所得稅是在應交稅金里面的。 8.應交稅金:稅金可以根據銷售額(用于計算“營業稅”、“增值稅”銷項)、成本和毛利比率(增值稅)、人工成本及費用(個人所得稅)、凈利潤(企業所得稅)、進出口金額(關稅)等以及公司的一些特定事項(印花稅、車船使用稅)來計算,不是很復雜。 9.銀行借款(長期、短期):根據企業的融資政策和計劃,按預計還款期限估算。 10.實收資本、股本:按照公司的資金機構和來源,股東投資的進度等來列示。如果是初創企業,還沒有明確股東/股本的機構,可以用所需全部資金扣除預計銀行融資的部分來列示。而所需全部資金要多少,就是前面所說的“資金需求的預算”計算出來的。基本的數字應該是=公司的初始資金投入+經營中的資金缺口。資金缺口可以用股東的進一步投入或者銀行金融機構融資來填補。 11.未分配利潤:實際上就是利潤表上的凈利潤。這是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的鉤稽關系所在。我想我在這里就不必再解釋了。 整個資產負債表上大約有40多的項目,我在這里只大概講了十六、七個,主要是揀重點的講。有些項目本來就不是很重要,或者對于新開業的公司根本就沒有。在這里就不說了。 另外,有的時候我們為了達到一定的資產負債比率,流動比率,或者負債權益率,我們也可以適當調節資產及負債的總量、資產負債的短期與長期之間的比例等。這就需要用到其他應收款、其他流動資產、其他長期資產、其他應付款、其他流動負債、其他長期負債等項目。通過對這些科目的適當調節來達到財務指標的一定比率。 至于第一項的現金和銀行存款,等所有的項目都擺好了之后,余下的平衡數,就放在現金里。唯一的要求是:不可以出現負數,因為在中國是沒有銀行存款賬戶會出現虧空的。在國外,如果跟銀行談妥協議,在一定的范圍內出現銀行賬戶的虧空、透支,銀行可以視其為一種短期借款。 三、零基預算、增量預算和全面預算 前面我們花了很多的篇幅講如何為一個新開業或者還在創業階段的公司做一個預算,或者說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從預算的方法上講,這叫做“零基預算”(Zero Based Budgeting, 簡稱ZBB),既沒有任何基數的預算。或者說,可以參考的基數、歷史數據很少,制作者必須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加上對周圍環境變化的預期來做預算。這對于財務人員有很大的挑戰性。 讓各個部門一起參與預算的過程,對于零基預算尤其重要。在很多企業,財務人員可能是預算項目的引領者。但很多業務人員就會以為,預算就是財務的事情,和我無關。要改變這樣的局面,財務人員應該盡量讓更多的業務部門參與預算的制作過程。讓更多對行業有經驗的人貢獻他們的想法和判斷。同時,在預算成形過程中,還要讓各個部門自己“認領”各自的預算,讓他們覺得自己才是預算的“主人”,這樣,做出來的預算才會有人看,有人執行。不然的話,就是廢紙一張。而且,到最后大家也會說,這個預算是財務部憑空想出來的,跟我有什么關系? 和零基預算相對的,是叫做“增量預算”(Incremental Budgeting)。增量預算的重點在于找出財務報表各個項目的變動值。注意,這里說的“變動值”不是只能增加不能減少。雖然名稱叫“增量預算”并不是說只有增加。 增量預算方法主要適用于那些業務模型比較成熟的企業。在做預算的時候,企業已經有3-5年的全面財務資料作基礎,如果沒有什么大的改變,就只要加減可能出現的變化就可以了。 當然,ZBB和Incremental可以同時使用。比如說,一個企業有兩個事業部,已經非常成熟,但明年準備再發展一個新的事業部,幾乎相當于是一個完全新的公司。這樣就可以同時使用兩種方法來做預算,然后將結果在合并起來。除此外,如果企業有一些新的投資項目或新的產品線等,都可以用ZBB的方法先做出項目預算,然后再跟現有業務的Incremental budget相加就可以了。 增量預算通常要考慮下個年度很多的變化因素,這里僅隨便舉一些例子。它們很可能包括: (一)影響銷售額變化的因素:企業拓展新的銷售渠道增加銷量、在原有的品種基礎上增加新的品種、銷售單價改變、銷售方式的改變等。 (二)影響產品銷售成本的因素:原材料漲價、工人生產效率提供、原材料或生產設備的來源方式、渠道改變等。 (三)影響費用的因素:通貨膨脹、公司組織結構變化、人員變化、公司搬家到新的地方、公司有新的投資融資等行為。 (四)影響資產變化的因素:賒銷條款改變(應收賬款)、公司決定投資其它項目(長期投資)、引進新設備(固定資產)等。 (五)如果公司的資產增加了,勢必有負債或者權益的增加。資產負債表右邊項目的變化,要看企業希望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融資或者吸引資金。同時,這些變化,還會影響到財務費用的增減。 另外,整個預算是一個相互鉤稽的整體。雖然我們最后看到的只有三大報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但實際上要做的基礎工作很多很多。簡單一點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銷售部門先做銷售預算,根據銷售預算,生產部門作生產預算,采購部門再根據生產預算作出采購預算,而運輸、倉儲部門再根據采購預算做物流方面的計劃或預算。這樣才可以作出銷售額、產品銷售成本的數字放入利潤表。然后再根據我們上面提到過的方法,計算出期末存貨量、應付帳款等放入資產負債表。 (二)人事部門根據生產規模、銷售規模等方面的因素,作出人頭數和招聘數的計劃,再根據每個人可能的薪水水平、每年的通脹水平等計算出人員成本費用。其中,成本費用進利潤表。如果工資是先提后發,別忘了貸方要放在資產負債表的應付工資、應付福利、應交稅金等科目。 (三)市場部門根據銷量、單價、產品品種等信息,結合企業文化、目標、價值觀等因素,制定市場推廣計劃,計算出市場費用預算,進入利潤表。 (四)業務拓展部門、生產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等要制定資本性支出的方案。要不要設立新的事業部門,要采購怎樣的設備,是不是要引進新技術擴大再生產,有沒有擴大辦公室或裝修的計劃等。實打實的設備、資產進入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遞延資產。相應的折舊、攤銷進入利潤表。當然,資本性支出還要進入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量”。 (五)司庫或對外投融資部門要根據利潤表預算、資本性支出預算的大致情況,制定投融資的計劃。有多余資金可以投資的,投資項目放在資產負債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量”中。如果需要融資的,融資金額放在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或權益,以及現金流量表的“籌資活動現金流量”中。另外,投融資涉及的投資收益或利息支出,要放在利潤表當中,還要放在現金流量表的適當科目。 (六)各個部門對本部門可能發生的費用作出預算。其中:工資、福利、折舊/攤銷已經有了。各個部門的預算主要是集中在本部門的費用,比如差旅費、通信費、文印費等。 通過這樣的一個大致過程,是不是所有的資產、負債、權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都已經差不多有了?各個部門也用不同的方式參與了預算制定的過程。而且,在整體預算中各個分部預算項目的鉤稽關系也很明顯。 最后,財務部需要做的工作是,匯總并且適當平衡各大報表的預算,同時,計算出稅收等方面的數據。成本費用等還需要在不同部門不同產品或項目之間進行分攤。計算一些關鍵性的指標(KPI)給老板審查。之后,可能還需要幾個來回,讓每個部門修改預算,然后再匯總再修改,直到預算相對比較完美為止。 四、把不確定變成利潤 以前看過一本書叫做:Profiting from Uncertainty. 講的就是怎樣在計劃預算中將不確定性轉變成可以預見的利潤。我覺得這個題目不錯,所以就拿來做這個章節的小標題了。 (一)不確定性和風險 企業的經營為什么有風險?這是因為所有的決策都是根據預算來決定的,而所有預算又取決于不同程度的不確定因素。人類對未來的預知是極其有限的,我們不可能知道未來的幾個月、一年,或者幾年后會發生一些什么事情。更何況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比如說市場條件的變化,匯率的變化,人們觀念的變化等等。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在1995年前做公司的10年計劃時,完全不會想到沒過幾年,互聯網對商業模式、經營模式、消費觀念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再說的具體些,我們那時肯定不會想到,在不用開設實體店鋪的情況下,可以在網絡虛擬商店里銷售產品,不但可以賣給本地本國的客戶,還可以將產品賣給許多國外的客戶,從而增加一大塊的銷量。我們那時也不會想到在市場費用中間要預估一塊電子媒體的促銷和廣告費用。甚至不會想到發coupon還可以通過email,而根本不需要印刷費用和派送人員成本。如此等等。 那么,又有哪些因素是在預算時無法確定的呢?或者說,有哪些因素會在日后發生從而使我們對業務的預先判斷變得不太肯定呢? 用比較文縐縐的話來說就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不確定性。比如:經濟周期的變化、難以定義的概念、無法計量的要素等。其實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市場環境的變化引起的收入和成本的變化;特定的環境變化導致資產價值的變化;匯率、稅率、利率、通脹等外部因素的變化;社會因素變遷導致人們消費習慣、觀念的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等。還有企業管理方面的不確定性,尤其是人為的因素是最不能確定的。 但是,如果過分的強調不確定性,那么預算就沒有辦法做了。因為不確定性是不可以計量的。會計講的是“貨幣計量”的原則,不能計量的東西在報表上是沒有辦法反映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的辦法,在經濟學上,“風險”是可以計量的。那么,怎樣讓不確定性變成可以衡量的風險呢? 而從會計概念上來說,風險大致體現為以下一些形式:營業收入中的“水分”、營運成本增加的潛在可能性、利率和匯率變化引起的匯兌損失和財務費用增加、短期投資的減值、不良存貨的計價、陳舊設備的重估和減值、長期投資的不實、土地的重估增減值、未決訴訟、承諾事項、環境負債與成本、期后事項、或有負債等等。 (二)將不確定性變成數字 而我們用于衡量風險,評估風險影響的方法其實也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 a.假定情景計劃Scenario Planning b.或有事件計劃 Contingency Planning c.推斷預測Extrapolative Forecasting d.敏感性分析 Sensitivity Analysis e.情景模擬Simulation f.決策樹 Decision Tree 這些相關的概念我在這里就不贅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翻看一些管理會計類的書籍。這些方法的基本理念都是差不多,就是將可能發生的事件、發生有關事件的時點和先后順序、發生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以及這些事件的財務影響(financial impact)高低等預測出來,通過以上因素的相互組合計算,將不確定性數字化,然后放到相應的報表項目里。再復雜再難預測的事件,通過這樣的推斷和模擬分析,都可以最終化成數據,變成可以衡量的結果(最終體現為利潤的減少、現金流的減少、資產的貶值、投資的增加、回報率的降低等)。 有些同學可能會說,這些未知的事件太復雜了,我們怎樣來預測、推斷呢?我在這里教大家一個模式,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大致的步驟是: 1.分解: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一些相互關聯的小問題、小事項,分步逐個地進行推斷、模擬、預測。再將他們合并起來。 2.假定: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3.常識和經驗:再復雜的問題都有一定規律,所以要依靠一些基本常識、已知事實和以往的經驗。 4.估算:將風險化成數字的過程很痛苦,需要會計師有很好的職業判斷力。適當時,可以借助一些數學模型、EXCEL報表工具、財務軟件等。 我們不是為了計算風險而去計算它。關鍵是,我們認識到了風險的所在及其對投資回報的相應影響,我們就應該要考慮怎樣去盡量避免或降低風險對財務結果的影響。甚至,在控制風險的同時能夠將不利因素轉換為有利因素就更好了。因而,有時我們在考慮風險的影響是可以略微保守一些,將有可能的不利影響計算的大一些。這樣,以后如果沒有發生該事件,當然最好(因為我們“撿回”了一塊利潤)。就算該事件真的發生,如果其不利影響比我們預估的要少,我們也會感到高興。即使該事件的實際影響大于我們的預估,但至少我們已經預估到了一部分損失,總歸比完全沒有好吧。
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財務分析估算方法與技巧【轉】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時間過得好快都星期三了,女兒都感冒三天了,早上叫她起床,說還是暈,我說曦曦是最堅強的,我們不能再請假了,再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