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師都是希望從一年級帶一批學生吧。一群孩子和一個老師,跟他們之間的馴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從一年級就開始相互交織,很容易就進入了天真爛漫孩子的內心。
我曾經渴望做個低段的小學老師。一來自己的英語知識體系可以一步的從無到有的建立,最終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小學課程體系;二來,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對于低幼兒童的心理特點也更加了解。
目前我帶領的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雖然他們依然只是一個孩子,但是身上有很多過往的痕跡、習慣和傷害。于是跟他們之間的交往,就變的費勁起來。這些問題大多是跟過往的生活和教育經驗有關,他們是帶著問題而來,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套對付這個世界的好方法,他們也已經初步擁有自己的思想體系,以此說來,對于他們的教育就變得困難許多。好在青春期之前,他們與自我,與外在世界觀的形成都還未形成,改變都還是有機會的,只不過被耽誤的最初幾年,高度和深度都是有很大影響的。
今天的內容,多少跟我們的實際情況不一致。我們不可能在開學前一兩年就知道自己要教的是怎樣的學生,一個孩子的表現,背后往往就是他身后的家庭情況,能夠提前對孩子身后的情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提供幫助。
此外,文中提到要了解孩子的健康情況,一個孩子是否能夠很好的面對學習生活,健康是一切的基礎。除了身體健康,更重要也很容易被胡蘿的就是孩子的心靈健康。如果一個孩子的家庭關系不良,過往的經歷讓他覺得沒有被世界溫柔對待的:它是被訓斥和打罵長大的孩子?他是被忽視的成長環境中長大?還是他是被過度的寵溺包圍著?看到和了解了這些,就能夠了解:教育工作就變得極其艱難。我們需要對這樣的兒童,投入更多的關注和交流。
提前了解孩子不是最終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跟家長們交流,讓家庭和學校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會讓家校在教育兒童方面變得更加統一,這樣孩子的內心也會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晨山學校,狀態最好的兩個班級,就是一二年級。原因就是他們是在最好的年齡進入我們的學校,老師的專業和愛心,能夠很輕易的就進入了良好的彼此循環狀態。
隨著教育的深入和對孩子的了解,我已經放棄了對那種理想課堂的渴望:所有孩子都很積極,班級中沒有過于落后的學生,他們沒有調皮搗蛋的時候……,這種期待是有多么的不切實際,其實也是出于對教育和孩子的不了解。我們的一二年級中,也有很多落后的孩子,也有課堂狀態極差的孩子,面對他們同樣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老師從來不是超人,他不能改變的地方是很多的。與此同時我們能夠有所作為的空間也是極大的,我要做的就是在朝著我能改變的地方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