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角是個唯物主義者,在上學時懵懂的年紀就隱約感到哲學能讓人通天接地,這一觀點仿佛落葉生根,一長便是10多年。當然,腦中把主流意識形態的根本指導作為信念,本身就說明了某種大格局的觀點。心理學證明,信念是人所散發的極度信任和執著的堅持。既然是選擇已入腦入心,那么,工作生活中便處處印刻著思維的導向。天角每天的生活工作很規律,沉浸于其中,內心總是把追求優勢放在首位,知情意行是它的衛星,如果出現浮云,即刻將它擊散。天角是個實在人,不喜歡干雙腳離地的事情,哪怕是一只腳抬起半厘米,就會天旋地轉。前天開會,好不客氣地對幾項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與看法,現在的他,身上剝離了幾分儒家氣,彌補了幾分墨家氣,在無聲當中性格在隱隱的塑造。他有時在想,剝離的難道就是吐故,彌補就是納新嗎?不會是剝離的是真實的自我,彌補的是穿上了皇帝的新衣嗎?選擇是痛苦的,選擇是人生;人生是選擇的過程,人生是充實的。這個悖論永遠無解。但是,只有堅持選擇下去,人生才能繼續。生命的道理孕育其中。
這段時間,天角把工作過程里的寫作當成從宏觀和微觀分析環境的載體,在寫作中想抽絲剝繭尋找世界的終極真理。比如,我們總結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所蘊含的是某一事物的本質,那么,概念就不是有形的實體,而是無形的共性,哪叫天角是個實在人,就從他看任何東西,在他的腦海中都是有形的、可觸摸的。觀點決定行為。發散的到各個判斷的角落,認為包括人在內都是實的,沒有虛的;從另個角度解讀,也導致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思維觸角延伸不夠,視野也就超不過五丈。在中庸的旅途中,天角的內心很少涌起大的波瀾,潮漲潮落也顯得溫柔有余。不過也好,現代人不都想在愉快的空氣中自由呼吸嗎。
天角有著活著當下年輕人的普遍脾氣:風風光光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