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他們能在大城市掙錢回老家就挺滿足了
姥爺的葬禮后,二舅家的表姐和表弟在討論清退的事兒,我湊過去聽他們在說什么。
表姐現在住在北京三環,她委托表弟賣家具。
我忍不住問:“姐,你住在大興區?”
“沒有,我住在三環附近,可是,查的緊”
這話說完,大舅家的表哥湊了過來?!?8小時內,清不完就砸掉。通知完就得趕緊搬走?!?/p>
“可是,一下子搬不走呢?”我急急地問道。
“要不我讓你表弟幫我把家具賣掉嘛,買的家具不想就這么扔了。”
“800元?可以嗎?我幫你賣了”
“500,300也行啊,能賣就行”表姐邊整理東西邊答話。
“我們是低端人群,沒地兒去,哎,小耿,天津呢?”
我一臉懵逼,因為,我一時間找不到合適表姐的工作:她在飯店工作。
“我們就安生掙個錢都不成,唉”
大家都散去了,我理解表哥的話,他們在北京工作,想的是:最低成本的住房,多掙點錢回老家,壓根也沒想過跟“高端人群”爭啥資源。因為:住樓房跟蓋樓房的不是一群人。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管吃管住的,行嗎
下午,表弟不甘心,又找人打聽了一下:天津某處,管吃管住,一個月4000元。
表姐聽了,眼鏡開始放光,那種看到生活希望的光,眼睛里亮晶晶的。
我自從奮斗到他們眼里“坐辦公室”的人之后,不敢直視底層人們的追求,我在底層高一點兒的地方而已。每次我忍不住同情他們,但我又改變不了什么。
魯迅在阿Q正傳里有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可表姐他們不是那樣的,他們很努力:加班,沒有周末,不敢期待假期。只要能掙錢養活孩子就行。
沉重的話題,談這一次就行
某某明星:手機殼1萬塊。
我換算了一下:表姐他們不吃不喝,掙兩個多月。
某某家的孩子:5000元一雙鞋。
我換算了一下:哦,表姐一個月不吃不喝剛夠。
所以,我不敢比較,再次看到他們的生活,跟我在我工作過程中看到的,不能比較的,心酸。
最討厭“同情”這兩個字,表姐他們不需要這個,需要一個渠道而已,一個滿足他們普通愿望而已。
老爸開車去接我,我透過窗看到這一幕,我說:爸,你停一下,我拍張照片。
“拍這個干什么?”
“他們在干什么?這么冷的天”
“看到牌子沒?拓寬道路”
“為啥冬天施工?這么冷”
“人一年四節都要走路,啥時候走路分季節走了?”
“那,帳篷呢?”
這句“帳篷呢”,沒眼力勁的話,我一問出口就后悔了。
“外地的民工,得住在棚子里。一兩天活兒干不完的。”
“嗯”
“你姥爺沒和你講挖黃河的事兒,是嗎?”
“爸,我沒想到這些在冬天啊”
我爸,多半是覺得我太過單純,或者覺得我是對這些視而不見,專心開車,沒有再搭理我。
這種文章,我盡量就只寫這么一次,揭開生活里一個小角落,已經不忍。更多的話不想再多說。
我是饕餮思文,一個在路上刨土的人,熱愛讀書,寫點兒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