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羅輯思維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問題:為什么大熊貓成了珍稀動物? 首要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因為人類活動導(dǎo)致熊貓的棲息地越來越小。這當然是人類的責任。我們責無旁貸。
但是話又說回來,就沒有熊貓自己的責任嗎?怎么人家沒有成珍稀動物,你混成了珍稀動物呢?好像它也有責任。
我們經(jīng)常聽說的,好像就有兩點。
一個是大熊貓的食物非常單一。它們太挑食了,只吃兩種竹子,傘竹和箭竹。竹子的營養(yǎng)含量本來就低,熊貓的腸胃對竹子營養(yǎng)的吸收率還非常低,只有17%,也就是六分之一左右。如果你掰開熊貓的糞便,會發(fā)現(xiàn)里面基本上都是竹渣子,熊貓其實根本沒有吸收到什么。這就讓熊貓每天差不多得花16個小時來吃竹子,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全部都花在吃飯上了。
更要命的是,竹子這種食物看起來充足供應(yīng),但是也有階段性的危機。比如,“竹子開花”。竹子一輩子只開一次花,一旦開花,整片竹林全部要死。熊貓就斷糧了。挑食就挑食吧,你偏偏要挑這種不靠譜的食物,這不是自己作死嗎?
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熊貓在交配行為上,嚴重地性冷淡。
你是個要繁衍的物種哎,交配這不是非常自然、無師自通的事情么?但是熊貓偏偏不行。
上個世紀冷戰(zhàn)期間,英國倫敦動物園有只母熊貓發(fā)情了,動物園就特別想給這只母熊貓找一個對象,就相中了蘇聯(lián)莫斯科動物園的一只公熊貓。你想,這事辦成了,不但可以為動物園吸引一大堆游客,而且,那是冷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和英國要是辦成了這件事,還能傳達一種關(guān)系緩和的政治信號,所以大家都很期待。
但結(jié)果呢?這兩只熊貓弄在一塊,啥也沒有發(fā)生,母熊貓還動手扇了對方好幾個巴掌,而公熊貓也不甘示弱,把母熊貓掀了個四腳朝天,還上去咬她。你看這哪里是談戀愛,這分明是家暴。
四川省熊貓研究中心的一位主任說過這樣的話:“只有不到5%的圈養(yǎng)雄性大熊貓可以自然交配。”而那些不能進行正常交配的熊貓,要么只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要么只能在熊貓想要交配的時候,給它們播放其它熊貓成功交配的影片來助興。
你看,一個物種想要延續(xù),無非是吃的問題要解決,繁衍的問題要解決,就像人類“飲食男女”嘛,但大熊貓這兩件事似乎都出現(xiàn)了大問題。這不是這個物種自己作死嗎?
但是最近,我的同事懷沙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潘文石寫的《繼續(xù)生存的機會》。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可以說,過去我們對熊貓的理解大錯特錯了。
你想,熊貓還有一個稱號,叫“活化石”,900萬年前就存在了。和熊貓同一個時代的其它動物,就像猛犸象、劍齒虎之類的,早就滅絕了。熊貓在這個地球上的資歷,比人類要老。這說明它的適應(yīng)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啊。那它為什么變成了這么挑食、這么性冷淡的物種呢?這本書,就解釋了這個原因。
比如說吃竹子,我們總覺得熊貓非常挑食,不愿意好好吃飯,但其實熊貓吃竹子,和我們?nèi)祟惓燥埖倪壿嫼筒呗允遣灰粯拥摹?/p>
你看我們?nèi)祟悾鋵嵰蔡羰常贿^我們是在吃飯之前挑而已。有一句笑話非常貼切,叫做“父母永遠不挑食,因為他們從來不買自己不愛吃的菜”。咱們?nèi)祟愒诔燥埱埃鸵呀?jīng)選擇好要吃什么了。
但是熊貓呢,因為它們的食物僅僅限于兩種竹子,所以熊貓的挑食,是用自己的消化道去挑。
一方面,熊貓吃竹子,也是盡量挑最有價值的那部分吃。有粗竹筍,熊貓就一定不吃細竹筍;如果有竹筍,就一定不吃竹子;吃竹子的時候,還不吃竹子的皮,會盡量剝開,吃里面的瓤。而且只吃竹子的中段。更重要的是,熊貓每天不停地吃竹子,還一邊吃一邊拉,目的是為了讓竹子貧瘠的養(yǎng)分快速通過自己的消化道。既然竹子的營養(yǎng)少,那熊貓就靠增加流量來彌補,這是不是很符合經(jīng)濟學原理?而且你想啊,只有熊貓吃竹子,沒有其他物種和它搶食物,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策略。
那竹子開花怎么辦呢?在野生狀態(tài)下,其實并不存在這個問題。一片竹林能有多大,就算竹子全部開花,熊貓難道就不能挪一挪窩,遷徙到另一片沒有開花的竹林么?別看動物園里的熊貓那么懶,野生環(huán)境下的熊貓,一天遷徙個幾公里完全沒有問題。要找到新的可以覓食的地點,那也是分分鐘的事。這是后來人類活動縮小了熊貓棲息地才帶來竹子開花的問題。
至于第二點,說熊貓都是性冷淡,不愿意交配,那更是天大的誤會了。熊貓當然會交配了,不然這個種群怎么延續(xù)幾百萬年。只是因為熊貓的交配策略和人類不一樣。
人類是一年365天,天天都可以。而動物通常都有發(fā)情期,熊貓的發(fā)情條件還比較苛刻。
熊貓的交配策略我給你大致描述一下。就是每年三月,一個山頭的熊貓就要拉一個微信群,然后大家報名,說今年有多少多少只熊貓發(fā)情了,可以參加交配。然后報名的熊貓就找一個地方愉快地玩耍,到四月底大家就解散,各干各的。熊貓一整年的交配行為,都要在這一個月完成。
而且這一個月中,熊貓還不僅僅進行簡單的交配,它們是有一套儀式的。就比如熊貓集體交配的那個山頭,不是就近隨便找個山頭,而一定是有一定距離的,讓熊貓在交配的路上長途奔襲,從而讓內(nèi)分泌達到合適的狀態(tài)。
這還沒完,到了交配的山頭,熊貓還得打架,這既是為了爭奪個高下,讓母熊貓見識自己的雄性氣概,也是為了公熊貓在體內(nèi)分泌雄性激素,為交配做好充足的準備。
交配的時候還有件事非常重要,就是允許3歲左右,也就是才剛剛進入青春期的熊貓小孩在現(xiàn)場觀看的。就是放任孩子看“少兒不宜”的內(nèi)容,實際上在這個觀摩過程中,熊貓小孩把怎么戀愛、怎么戰(zhàn)斗、怎么交配這一系列知識全都掌握了。
回到動物園的環(huán)境你就明白為什么熊貓會性冷淡了,因為上面講的條件都不具備。熊貓的自然交配,那是自由戀愛,是要經(jīng)過長途奔襲,要互相毆打分泌激素,最后才有交配的氣氛,然后成其好事。
而熊貓在動物園中呢,人類簡單把兩只熊貓一關(guān),讓它們進行交配,這是包辦婚姻啊。而且就算包辦婚姻中也有兩情相悅,但動物園中熊貓沒有受過性教育,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前我們說在動物園內(nèi)的熊貓能夠自主交配的比率不到5%,而在野外,這個比率在80%以上。
你看,熊貓的問題,確實人類帶來的。不過這個傷害是分兩次完成的。第一次,是因為人類活動,縮小了熊貓的棲息地,這是很顯見的。第二次,是因為人類的保護,毀掉了熊貓原本非常有效的生存策略,讓一個本來適應(yīng)性很強的強悍物種,顯得像是一個咎由自取的失敗物種。
所有試圖給他人提供幫助的人,都要算這兩筆賬。第一,你提供了什么對方需要的東西。第二,與此同時,你又剝奪了什么他本來就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