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看這部片是出于偶然,然其精彩程度完完全全超越我的預想。離看片時間已經超過十二個小時,但細想起來仍是回味無窮。就我個人的觀后感而言,劇本邏輯嚴謹細節經得起推敲配得起五顆星,加上演員精湛呈現可劇本將整體水平可以拉到六顆星。不客氣的說,此片堪稱商業片和歷史片結合的典范。
一、熱血戚家軍
? 這是一個式微的時代,大廈將傾,內憂外患;這有一群有亂世豪杰,有血有肉,威名遠播。千穿百孔的明王朝治下,竟有著一支盛世氣象的戚家軍。時不利,他們身上本就有著”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悲劇意味;人可畏,他們上演的確是”一片丹心風浪里,十載驅馳海寒 ”的豪俠情懷。這一段歷史曾上演著傳奇。
二、導演陳嘉上
? 說到陳嘉上,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可能并不熟悉。不過說到《畫皮》《畫壁》《四大名捕》《武狀元蘇乞兒》這些作品,幾乎是家喻戶曉了。有人說陳嘉上擅長導演奇幻電影,而使《蕩寇風云》這部歷史電影沾染了武俠和奇幻的風氣,我并不認同,”武俠”與”奇幻”都是錦上之”花”,沒有歷史精神的根基支撐必然是不牢固的。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臺州人和對明史小有了解的歷史愛好者,《蕩寇風云》中的關于歷史敘述大方向把握上還是很扎實的,而事實也確實說明,片中錦上之”花”也卻是可圈可點,誠意滿格的武打戲,女攻男受的愛情戲也籠絡一票迷妹。戚繼光南征倭寇的故事這個背景本身很稀松平常,但不同的敘述方式給片子帶來全新的感受。正如這個世界上做得好鮑翅的廚師比比皆是,但能一碗白粥熬的風聲水起的,天賦誠意和技巧缺一不可。
三、 “武士”與”浪人”
? 此片的三位日本演員演技真的是非用完美二字不能形容。三個人真是連頭發絲里都是戲。真是開場五分鐘就被飾演后藤少主的小出惠介和飾演”老狐貍”副將的倉田保昭圈粉圈粉了。小鮮肉和老戲骨的組合真是感官和精神的雙重享受。后面木幡龍飾演的浪人真是的……試問蒼天,世上怎會有這么會演戲的人。配角太強大,快要將主角光環都蓋過去了。好了,小出惠介是我新男神了,朕blingbilng的少女心啊~
———————————————一本正經的分割線
? 幾年前草草地看過《菊與刀》,對日本武士道文化概念一直很模糊。一說道武士就想到人格分裂和切腹,想到浪人就聯想道流氓和無賴。片子里的少主和副將都是武士,但前者雖初出茅廬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正直少年,后者則是經驗豐富狡詐老練的”老狐貍”。少年一腔熱血渴望建功立業,老者遇事求穩深謀遠慮。這樣一對組合必然是會有摩擦和火花的。
? 圍棋中有一種說法叫做,“小智謀子,中智某局,大智某勢。”老者謀的是局,少者身困局中而不自知。如果拋開”戚家軍”和日寇的正義與侵略者身份,僅從博弈的角度看雙方的爭斗。整個過程就如高深的棋手左手執白子,右手執黑子,白子黒子雙方互不相讓激烈搏殺,一招不慎便會滿盤皆輸。老者精心設局請”戚”入甕,雖幾次涉險但局勢盡在掌握之中,而少主一步走錯給了戚家軍反轉的機會。
? 浪人在影片中確實是以”金錢和女人”為動力的流氓形象,而一邊燒殺淫掠無惡不作一面向往做一名武士的浪人形象就很有意思 了。”神”與”欲”是個千古難題。當人還在用上半身思考的時候下半身已經誠實地做出了抉擇。
? 觀眾需要被感動。坐在漆黑的電影院里的,是一個個待哺的靈魂。與電影的一場短短兩小時的邂逅,哪怕只是短短一瞬的心有靈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
?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