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否認模仿是學習的開始,任何人都擺脫不了模仿。
記得參加過一次“模仿”的辯論,正反雙方對于模仿是否應該合理存在進行了激烈的唇槍舌戰。
正方執:模仿是無下限的拿來主義的觀點,對生活中模仿的現象進行了批判,其中點到的版權保護。
反方執:模仿是普遍存在的學習現象,沒有模仿就不會有學習,用了練習毛筆字的事例。
正、反雙方討論的可以說是當今社會都關注的焦點,但都走偏了點。
我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就是學習成人的一舉一動。第一聲:爸爸、媽媽,拿筷子,學著媽媽描口紅......
模仿讓我們逐漸學習到生活的基本技能,模仿也讓我們學會方塊漢字、數字。這些知識不是我們生來就懂得的,是我們從前人們身上模仿而來的。
所以,看到一個模仿能力很強的孩子請不要打擊他,應該鼓勵他。因為會模仿才是會學習的第一步。
再好的模仿其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你
成功是需要特定社會時期、人的需求和機遇才能鑄就,模仿能夠復制成功人士的經驗,但無法復制特定社會時期,尤其是機遇。
馬云能夠在電商界叱咤風云,靠的是人們對價格的追求、互聯網發展機遇和自主經營致富的催化,而且他當時恰如其分地站到了電商的風口上。
如果現在你還在想通過電商經營像馬云一樣暴富,先看看你是否站在了與他相同的風口上。
無論你怎樣模仿,電商已經由馬云設定了一個頂棚,以個人能力已經無法突破,依然只能遵循他設下的規則。
把這個道理放到學習中,有一句話:老師領進門,修行看個人。老師只能教到你他會的知識,但你是否能夠學得“青出于藍”還得靠自己。
真正的學習是建立在模仿基礎之上,汲取大量知識用于實踐,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后,逐步發現知識的聯接點,然后順理成章地突破擁有屬于自己的成功。
模仿是一種低智商的學習行為,但卻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經歷。我們要靠模仿來獲取陌生知識,但不能只滿足于這些模仿。
高智商的學習行為又是怎樣的呢?
一、從基礎中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因果關系,用自己的思維進行整理,并指導實踐,總結后闡述出來。
二、不預設立場,對新生事物要抱有樂觀的態度,去了解并嘗試跳出框架限制思考。
三、允許試錯,不犯錯怎么知道正確的路在那里。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但懂得試錯,至少會越來越靠近正確。
我在金融系統工作23年,擔任主管也有10年時間。當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發生變化的時候,經營轉型是銀行頗為頭痛的事。
所幸當時的我還算是好學,開始學習國外銀行的經營發展史和轉型的經歷。
當他人在嘲笑我喜歡外國月亮的時候,我沒有放棄,而是加快了收集銀行網點經營轉型的案例和經驗,并逐步形成知識體系。
最終決定在網點嘗試轉型的時候是2009年,那種壓力是前所未有的,領導懷疑的眼光、同事們旁觀的心態和團隊成員的不理解,都給予我巨大的壓力。
沒有條件,我就創造條件。從流程設定到管理、從崗位職責分配到確定、從業績分潤考核到整體考核導向,我一點點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網點經營管理中。
整個過程非常痛苦,員工不適應新的工作機制和考核方法,不斷有矛盾產生,在一次次嘗試和調整后,通過兩年時間,最終將這些外來的經驗有效本土化,并取得不俗經營業績。
10過去,當年嘲笑我的同事,依然在用最原始的經營辦法沖刺業績,而我已經擺脫了經營上的窘境。
現在想來很感謝當年堅持且不固執的我,無論當初我是有多么丑陋,但我不想始終都是一條蟲。主動“作繭自縛”,經歷自我約束,靠著對知識的實踐,在努力中完成蛻變, 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正確之路。
接下來,我將把這些體會運用到個人技能和能力提升中,期待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