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干貨分享·精致工匠精神
俗話說的好,胸不平何以平天下~啊不是!!設計流行扁平化
最近幾年的設計趨勢,不管是圖標還是LOGO,最流行的就是扁平化設計了
今天我們的[設計圈的這點事]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說到扁平化,很多人會想到蘋果公司,想到谷歌,想到安卓圖標;
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當然在查閱了一些資料之后,源頭似乎更早
這三張海報的風格,在2012年的國際設計展上獨具風格
SWISS STYLE POSTERS:瑞士風格海報
這里補充一個概念,當代的視覺設計源自于之前的印刷設計,在APP和電子軟件不流行的最初階段,大部分設計師為了增加受眾對新產品的喜愛,在視覺設計上,參考了大量的印刷制品,報刊、藝術海報等設計內容。而2012年開始流行的瑞士風格就是其中的一種。
瑞士是一個國際自由主義的國家,它非常的開明,文化的交流平和,那么是什么促成了,瑞士風格呢?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學校:包豪斯(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
而包豪斯設計大學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設計風格,就是極簡視覺風格,這是20世紀時就已經確認的設計風格,并大量利用在了印刷品的制作上,我想大家可以做一定的了解。
在之后的傳播中,將極簡設計不斷的融合圖形視覺等內容后,轉化為了,瑞士風格!這種風格將圖形完全制作為平面效果,并且配上一些極簡,短小的字體;而之后品牌也開始慢慢慢接受這種風格,先頭部隊中最具代表的就是:
極簡風格,
其實就是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加上少量的文字描述,利用明亮的色彩和簡單的線條來展示的設計風格,
而后的一些主流設計也就慢慢的奠定了,扁平化!
談到代表作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WP手機,微軟出品的Metro風格:
在WP手機之前,微軟自家的播放器Zune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風格
2010年微軟吸收了Zune的設計風格后,運用在了自家手機的WP7.0系統上,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響,慢慢的蘋果坐不住了,在ios 7上做出了改變:
而當圖標、UI、流行之后,緊接著主流APP的封面海報也開始呈現扁平化:
所以現在,基本上什么視覺設計內容都可以和扁平化沾邊,好像不扯上關系就不好意思做設計一樣,而扁平化由微軟發起,卻被蘋果推向了主流,可憐。
關于扁平化,這方面也咨詢了一些業內的朋友,得到了一下結論:
優化了結構層次:
當代的設計理念是為了更好的交互和交流,于是扁平化在一定意義上統一了展示形式,一目了然,提升了用戶的閱讀或者使用體驗。
弱化設計差異
通過扁平化的設計,弱化了視覺上的一些差異,特別是在功能上的相關展示,簡約的風格設計,可以讓受眾更加注重內容而不是表現形式。
談談不足——
表現單一,同質化嚴重
扁平化圖標因為建立在極簡設計上,于是如果主色或者背景色雷同的話,就會出現同質化,比如某某音樂、某某頭條、某某微博、某銀行APP,4個紅色圖標經常按錯。
缺乏親和力
極簡主義風格:字少+字小,簡潔高大上,但空白過多顯得有些高冷。
選擇合適的設計風格和形式,才是你·作為一個優質設計師的正確做法。
通過加陰影,我們可以優化扁平化設計
通過增加漸變、色塊劃分保持扁平但賦予立體感
制作動圖來增加設計感(僅限在線展示或APP等)
小小的總結:
說了半天你知道為什么扁平化這么火了吧,同時在設計方面的優勢和不足,還有如何優化你的設計品,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要講解“扁平化”的發源?會用不就好了么?
我會告訴你:那些行業大咖、大神和同樣工作幾年做了不少設計品的你來比較,不是他們的內容多么高大上,參與的品牌多么知名,而是他們總能講述某某風格或者某某創意的更多內涵,知郁最近在看《設計心理學》里面就說了,將設計深入人心是因為你了解背后的那些故事。
設計圈的這點事,致力于發掘好的設計技巧和完整的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