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稱謂,聽起來蠻令人羨慕的。依文化人之認知,凡作家非學養與功底深厚、經典流傳或著作等身者莫屬:古有四大名著之高手曹雪芹等,現代有梁實秋、巴金、茅盾等,當代有莫言、陳忠實等。而在普通老百姓看來,作家就是宅在屋子里的“坐家”,是個會寫東西的人而已。
記得多年前,孬張于三峽庫區某城采訪時在街巷問路,曾遭遇過一次尷尬。四川人見面喊老師,我問路人:“老師,請問市作協在哪里”?路人很吃驚:“啥子,你要找做鞋的”?疑惑片刻后他說:“沒有啰,早沒有啰。修腳的倒是多,你順這條街直走,抵攏拐彎,右邊巷巷里就有好幾家”。
我笑著作揖,紅著臉掉頭快速離開了,因為自已雖干公差,卻也是個“做鞋”會員,還是“業余”的。
就作家協會而論,上自國字號,下至省市縣,門牌戶頭不勝枚舉;
于作家陣容而言,上自國字號,下至省市縣,會員人數堪稱大軍。
更有各行各業,如石油、煤炭、鋼鐵、冶金、金融、水利、電力……但凡有文學氛圍之境,俱有作家協會組織。這類行業作家,人數肯定不會輸于各省。
都知道,寫字者欲獲取作家桂冠者須知:得填申請書,得有推薦人,更得有東西一一即公開發表或出版的作品。寫申請易,請推薦人也不難,難的是本人要有作品。
孬張沗列會員名冊,編號為7799,也就是說2004年中國作協人數不滿8000。至2016年已達到10773名,現每年都新納會員逾500人。記得當年,孬張所在的鄂西宜昌只有數名會員,現已逾50人,可謂文才輩出、形勢喜人。
加入作協:縣一級,我不知要求作者發表多么作品;市一級起碼是出過一本書,省(部)級為兩部;國家級會員出版要求更多,作品質量要求也更高。
由是,旨在謀利的各級出社機構,顧客盈門。自詡為文化人可當作家者刮風似地涌現,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自費出版”的“某某某叢書”(一號多作者多書)層出不窮,付銀子買書號,弄文出書者不僅贏得了顏面光鮮,還可贈送親友,何樂而不為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詩圣杜甫此詩句今人常吟常用,以表個人心跡與情懷,卻緣何都不吟不記后一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呢?這下一句,分明是在提醒后世為文者,不可浪得虛名啊!喜愛文學,常練習寫作,自然是好;偶有擇時應景之作見諸報刊,則是進步與成功之始。倘若硬要東拼西湊,匆忙出書,即便加入了作協,怕只怕你的大作會遭遇“速朽”厄運哩。
身為業余作者,孬張以為:作家即是“坐家”,作協堪比“做鞋”。有心在“做鞋”的圈子里混,就該勤勉勞作,忍受寂寞,精心“做鞋”一一做出一雙雙契合本心、張揚個性,令他人賞心悅目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