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fan的話:
我的寫作最核心的主題就是“生活”,我一直盡最大可能地把生活的真實狀態,對生活的熱愛和思考通過文章和大家分享。
而在我的生活中,“創業”是很重要的一個狀態。不管是我自己的時間還是身邊的朋友,創業都占了很大一塊比重。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邀請MBA好友兼男閨蜜寫的,他在一家估值過億的互聯網教育公司任COO,今天分享三個解雇員工的真實故事。處理方式不同,導致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我覺得不管是對創業的管理人員,還是對員工都有不錯的借鑒意義,特此分享給大家。
文 by 闖闖
昨天到今天,用了將近12個小時來處理了一個離職后員工的“搞事”(無任何貶義),身心俱疲。
所以今天就想聊一聊,公司人事處理中那些印象比較深的奇葩案例,希望以后能長點心。
1.平手
離職了以后“搞事情”。
事情的原因也不復雜,離職員工是一個名師型的角色,在公司的時候,很多銷售很頂著她的形象進行售課。因為還在職,所以對這個事情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時間久了,公司銷售部就覺得使用他人形象是個天經地義的事情。而對方也因為拿著工資,對于賣給公司的版權到底包括什么也并不了解。所以這個矛盾一直積攢到離職。
她離職之后,銷售為了業績(其實原罪還是脫不開教育離不開人格體這個事實),繼續冒用其形象。多次溝通無果后,前員工忍無可忍寫了一篇公眾號文章發到朋友圈里,引來紛紛議論。
這個事讓公司很頭疼,因為正好在敏感期,結果花了很大的代價才處理完畢:
1.???? 三個高管溝通,談條件,繞圈子,至少花了4個小時,還不包括發火內部對罵的時間。最后給出的方案是,開除違規銷售,公眾號主動刊文公開道歉,賠償對方肖像權使用賠償金;
2.???? 開除了一名員工,經理,總監,業務副總裁罰款;
3.???? 一個高管花了6個小時跟當事人,律師溝通,去滿足當事人的各種需求,推進和解協議。當事人還算比較好,直接給出了解決方案:除了我們主動提供的,還需要一個特定的銷售道歉,需要解決其社保遺留問題。
我馬上意識到社保解決這個可能是個突破口,因為這個需求跟這個事件無關。先把這個事情解決了,可以跟她對上話。對話的時候就順勢跟她談了滿足她條件情況下簽訂和解書,以免拿了錢以后又追訴。
我還是缺乏人事斗爭經驗,一開始沒想到和解書這事,想著是對方收了錢,刪帖,結束。
看來只要涉及到對方拿錢,我方花錢消災的事情,都必須要有個和解書,把雙方的事情到此了結。
反思一下,這個事最大的教訓就是:
基層員工反饋的問題,應該及時處理,不然時間每多一點,成本就幾何增加。
原來可能只是開個會,通報批評就能解決的問題,最后要鬧到網上沸沸揚揚,賠錢還要賠時間。
基層員工跨部門投訴的問題,作為老板,組織一次跨部門會,罵一下部門領導就解決了,不要舍不得罵人。
作為部門領導,也不要覺得基層員工“作”,動不動就反饋不痛不癢的問題。反饋就說明別人有情緒,而帶團隊就是要安撫好每一個人的情緒,否則這個人就會各種形式的“搞事”。
這個事件,由于對方本來就沒有敵意,所以算是打了個“平手”吧。
2.失敗
下面講一個處理失敗案例。
這個是沒離職“搞事情”。
有個員工,也是比較背,年紀輕輕就有腫瘤,現在環境年輕人得腫瘤的概率真是大大提高。
大家還是惜命一點,不要在外面亂吃外賣,喝好的水,睡好覺,弄好革命本錢。身體是本金,創業是利息。你想賺人家的利息,人家可是想要你的本金啊!
題外話說完。這個員工后來工作久了有點怠慢,生病了又想請長假。一個小破創業公司怎么負擔得了員工三四個月的病假,還要發80%的工資,于是就想趁機勸她離職。
結果好死不死,這個員工的直屬領導是個完全不會溝通的人,一上來就說,要不你辭職吧,公司補償你一個月工資。
這么一說就把員工激怒了,立馬去咨詢了律師,反駁說正常病假期間公司不得解雇員工。
怕就怕人情緒上來,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談錢了,是在談“感情”,談感情就最傷錢了。
員工這時候反客為主,說你不但要付我80%的工資,你還得按照我實際基本工資的80%來付,否則就以病假期間解雇員工申請勞動仲裁,證據是她錄了音。(談話應該要讓對方不帶手機)
最后,好說歹說,談到一個中間值的錢數,她申請了一個最長期限的病假。
不是說公司不仗義,員工生病了還要辭退對方,如果是一個表現良好的員工,公司肯定不會這么操作 。
但這次失敗案例就失敗在溝通方式上,假設一上來的時候是這么說,會不會好一些:
“請完病假有什么打算呢,還回來繼續上班嗎?”
“病假期間按照國家規定是地方最低工資的80%,這樣算了一下,一個月就是1600元 ,三個月就是4800。
你是覺得多拿些補償金比如說一個月工資多休息一段時間呢?還是3個月后就可以馬上回來上班呢?”
3.失敗
另一個失敗案例。
銷售都是野路子比較多,特別是我們公司的銷售。我帶銷售團隊的時候,其實是有點不適應的。
當時有個銷售頭部團隊,出現了頭部團隊的原罪---想搶更多的業績。
我們是產銷一體化的銷售模式,一個團隊獨大有非常大的風險,因為他們自己又可以銷售,又可以服務,他們可以隨時帶著客戶跑路。
由于平臺模式的天生缺陷,曝光位的不足,自營的團隊越多越會出現爭搶流量的情況。
反映到銷售團隊里,當時有以下情況出現:
1.???? 打折促銷,變相打折促銷。公司雖然明令禁止不允許打折,但是有團隊把低價課當高價課買以獲得更多的總銷售額,從而獲得更多的流量;
2.???? 不正當競爭,互相詆毀團隊,互相搶單;
3.???? 走私單,私下成交。
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了管理秩序,換句話來說,管理成本特別高。
當時這個頭部團隊,就飛揚跋扈,仗著自己是頭部團隊,經常遲到,早退,公然搶別人的客戶。公司其實除了罵,沒有任何的手段來約束頭部團隊。
因為,最大的懲罰就是不給他流量,不讓他賣了,但是為了銷售業績也不得不讓他賣。在這種形式下,最終就是縱容了頭部團隊。
當時我就想拿這個團隊來開刀試行新的管理制度。
我自認為聰明的設置了一個質保金制度,質保金從提成中扣一半,作為一個緩沖池。違紀和突然離職的時候,可以從質保金中扣除,算是一種經濟制裁。
但這個制度又影響了普通銷售的銷售熱情,因為他們本來提成就不多,扣掉一半,一個月拿到手的就非常少,就更加做不上來。
最后只好做了一個妥協的制度,銷量越大,質保金的比例越大,這樣對頭部團隊約束就越大。
當時正好發生了一起這個頭部團隊變相打折的事件,我就像趁機逼頭部團隊先簽質保金的協議。我當時是這么操作的:
1.???? 一上來先繳了他們的所有人的手機和電腦,當時的客戶線索其實都沉淀在銷售的微信上,這個是微信銷售最大的風險;
2.???? 逼他們簽質保金協議,當月立即扣除一半提成變成質保金;
3.???? 簽一個人退還一個手機和微信。
頭部團隊一個月做小一百萬業績,十幾萬塊提成,一下少了一半,人心思變。
微信當時正好改版,解綁手機號,完全不需要老手機號的驗證碼。也就是說,銷售其實可以隨時把公司微信號占為己有。
碰巧這個團隊大部分銷售都來自一個同一個地區,他們密謀了一下,居然就反了!
表面上簽了質保金協議,結果一轉身拿回微信就改密碼改綁定,第二天全團隊帶著十個滿號的微信跑路了。
十個號每個五千人就是五萬人,一個人算20元流量費用,就值100萬。如果按轉化率5%,客單價2000元算,就值500萬。相當于這個團隊一下就帶走了500萬的資產。
他們一不做二不休,還敢問公司要當月未發的工資和提成。因為他們同時要服務學員,而且是頭部團隊,學員的數量很多。
他們鼓動學員在APP內鬧事,威脅公司說如果不發他們工資和提成,就鼓動學員退款。
為了這事,我們也報警了,但是根本沒用。公安第一不認微信是虛擬資產,第二不知如何評估損失,無法立案。
這個事還真是卡住了公司的命門,毫無辦法,只能答應他們的要求,慢慢的把已經付費的學員過渡給其他團隊。他們帶走的那價值500萬的微信,也毫無任何辦法。
其實這個團隊肯定早就有想偷偷帶走微信跑路的想法,這個是產銷一體這個模式最大的風險,這個事件只是正好提前觸發了他們的行動。
這件事給我的教訓實在太慘痛了:
1.???? 千萬別圖省事,去讓一個團隊完成銷售和服務。產銷一體+微信銷售=注定招偷。
2.?????模式改變才是根本。不想著上層設計變更,只在底層為了解決問題設計的制度只能帶來更多的問題(所謂的質保金制度也不合規,不能設計天生有瑕疵的制度)。
3.???? 這種情況下只能靠哄著,在想好第2點模式怎么改的前提下,慢慢過渡,不能激化矛盾。
這局,真的完敗。
4.成功
最后講個成功案例吧。
后期,我在管理內容媒體團隊。內容創作,最大的忌諱就是抄襲。
雖然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但是要監管抄襲還真的是一個非常防不勝防的事情。
首先,微信公眾號的原創功能非常雞肋,改下版式和段落順序,就算跟其他文章一樣,照樣可以申請原創。
其次,沒有工具可以很好的檢測出原創和敏感詞,那些公眾號插件,比如西瓜助手,紙牌屋,SEO所謂的原創檢測都沒什么用,不像我們MBA交作業是用那套TURNITIN系統可以非常有效的檢測原創。
所以,原創的檢測基本只能基本靠主編個人的直覺,這個成本非常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團隊中有一個很有潛力的員工抄襲了一篇文章。
結果剛一發文沒多久,作者就打電話來投訴,要求立刻刪帖,并在次日頭條道歉澄清說明。
我們一百多萬粉絲的大號,頭條發道歉聲明損失是非常大的,不管是聲譽還是商業。
好說歹說,跟作者討價還價成頭條給她的公眾號導流。
這里還有兩個小收獲:
1.???? 如果自己理虧,還是先主動給對方一個offer,早出價的一方能鎖定一個心理價格,當然前提是這個補償價格不能太低;
2.???? 態度一定要誠懇,錯了就只能是孫子,怎么錯怎么慫怎么認,不要讓對方上升到情緒問題。
現在就是要處理這個抄襲的小編了。
本來這個小編我認為還是挺有潛力,想重點培養的。結果這么一搞,我就非常矛盾:
如果辭退她,招一個像她這樣的性價比的人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成本(關于招人的吐槽,我會在下一期說)。
如果不辭退她,那團隊怎么帶?基本原則都違背了,也沒什么代價嘛。其他人就知道你的處理底線。
我想來想去,也只能辭退她了。因為相比要跟團隊所有人博弈,還是舍棄她比較劃算。于是跟她談話。
我一開始問她,你有什么解決方案。意思是讓她引咎辭職。
結果現在的小朋友,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居然還說,我去跟對方作者商量一下,我也沒有100%的抄襲,只是覺得作者在知乎上的回答很有趣,就用了前面50%,云云。
我氣不打一處來,說,抄襲是做內容的大忌,你還是自己辭職吧,公司可以保全你說是你個人原因,不披露具體原因。
她這時候才意識到問題嚴重,她其實很不想走,因為對應她的學歷和工作經歷這個工資她是很滿意的,而且做的事情也是想做的。于是不語,說不想走,但又不知道怎么處理。
最后她擠出一個方案,其實是一種變相經濟處罰,就是不發她工資,她繼續上三個月班。
但我的目的不是罰她,而是團隊沒法帶了。罰她錢,團隊還是沒法帶,其他人會覺得抄襲大不了就是罰點錢。
于是我就直接跟她說,我要解決團隊無法帶的問題,如果你想留下,就去想一個解決方案。
過了兩天,她找到我,說,要不然就公開給大家道歉和說明這次抄襲情況,并保證如果以后再犯就引咎辭職。
我覺得她這個方案不錯,如果一個人可以低下頭在眾人面前承認錯誤,比罰她的錢好。
其他人如果犯了,至少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在眾人前承認錯誤。更何況,她還可以提出一個參考結果—引咎辭職。
于是在一次公開會議時候,她就主動承認了這個抄襲的事情,給大家的感觸也很深,我也挽救了一個一時糊涂的員工。
這個案例有一些小收獲吧:
1.???? 必須跟員工保持良好溝通,不能單方面做決定;
2.???? 讓她想問題的解決方案,讓她自己提,這樣的方案她心服口服,同時把你最擔心的問題拋出來,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3.???? 一切圍繞解決問題討論,不討論感情,不可憐,也不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