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了貓叔差不多一年的公眾號,感覺自己是時候要徹底改變一下了,為什么工作了十幾年的自己,工作上如死水一般,沒有任何進展;收入上只有一份死工資,想出去玩一趟都要分分精打細算;能力上,可以說是退步了,因為沒有多大的進步。
每當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就會焦慮,我這樣的人如果再不改變,是社會首先淘汰的一批人,沒有學歷,沒有能力,沒有資歷,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人,不管在哪,誰愿意給沒有生產(chǎn)力的人發(fā)紅利。
但是慢慢想想,學習能力我有呀,努力我可以去試試呀,一直處在焦慮的情緒中,直到看到貓叔要開小灶,我就感覺自己找到了出路,呵呵,當時給予很高的期望,認為有貓叔的帶領,我也可以剽悍成長,呵呵,想得比較天真。
1、避免努力陷阱
3月底正式進入小灶群,一下子和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反而發(fā)現(xiàn)自己又缺少一種能力,就是社交能力,天哪,這里的牛人特別多,也還很會聊,甚至有時候說的我都不大懂,媽呀,怎么辦,我不是“吹水”的料,關鍵是吹不出什么好料,發(fā)現(xiàn)這個群里的貓友能聊能寫,我更自卑了,不敢多出聲,有空就默默地看別人在說什么。
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我除了在群里偶爾走狗屎運撿幾個紅包,偶爾冒冒泡,剩下的就是天天看小助理分享一份晨讀內(nèi)容,她讓我們寫感悟,我偶爾寫一篇,也寫不出什么來;然后一兩個星期就會發(fā)一本書的目錄,讓我們買來看,當時就買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多次的拆書活動,因為沒有配合貓叔和助理們的要求去看相應的書,所以效果也不明顯。
我又開始思考了,是不是小灶群不適合自己呀,看,都來了兩三個月,自己收獲了什么?
看來錢又是白花了,帶著失望繼續(xù)著以前的日子,直到有一天自己看得太多優(yōu)秀的別人的文章,我突然想開了,別人的好,或許是有文化底蘊的積累,或許是別人的見識長,可以多角度寫,又或許是別人特別勤快,反正別人是做了,而我是沒有真正去做!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做吧,不是說完成比完美重要嗎?
然后從6月18號,我就堅持早起,看書,開始認真對待晨讀感悟,特別是勛章制出臺以后,我就是想挑戰(zhàn)自己堅持一個月日更,為了3枚勛章,更為了看看自己能否堅持一個月,沒想到,不夠一個月,早起,碼字就已經(jīng)就像刷牙洗臉一樣,習以為常了,想不在5點半起床,難!在床上躺著如躺針氈,總惦記著感悟沒寫,睡多一分鐘都難受。
光思考,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做了,你才會發(fā)現(xiàn),如何才能做到更好,這時候的思考才有意義。
2、重建關系網(wǎng)絡
你的朋友圈決定了你的人脈,朋友圈里的品質(zhì)其實也是自己品質(zhì)的映襯,朋友圈的平均收入就是自己的收入,看看我走得最近的朋友,都是和我同職業(yè),其他職業(yè)的朋友反而不多聯(lián)系,變得自己的社交范圍固定在了一個小圈子。當時加入小灶群,也是想到這個問題,拓寬自己的朋友圈,果然就是我們班就有400多人,都是來自于五湖四海,來自于各行各業(yè),同時都是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了這么一個圈子,我也只是在群里看看別人的聊天,參與率比較低,勾搭了幾個貓友,可聊天的次數(shù)比較少,也許是大家都比較忙,也許是我不夠主動,反正想深入了解貓友還需努力,呵呵。
同時我更多的需要走出去,接觸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人,拓展真實的人際交往圈,很多時候信息的來源,靈感的源泉,思維的培養(yǎng)都和自己的交際圈緊密相連的。
3、重新審視自己
經(jīng)過在小灶群一個多月的用心付出,我雖然沒有像別人取得那么好的成績,例如頻頻上首頁,例如開公眾號,例如被某個編輯推薦重用等等,這些成績暫時我都沒有,不過沒關系,因為我的內(nèi)心已經(jīng)開始平和了,不那么焦慮了,只要不忘初心,一直往前走,目的地一定能夠到達,只是有些人坐了小轎車,有些人坐了高鐵,有些人搭上了飛機, 是有快有慢的,慢慢來,適合自己的路,就不要停下來,總有一天會到達,終點的景色宜人,沿途的風景難道就不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