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探索,趕快看看你屬于哪個省市的的人?
聞哥資訊解說4天前
一、區劃改革思路
按照憲法實行三級行政管理,分別是省(直轄市、自治區)、市(縣、區)、鎮(鄉)。去掉地市級行政管理,由省直接管市、縣,同時加強全國的城鎮化建設。精簡處級到司局級三級行政級別,如同軍隊改革中團級到師級的精簡。加強中央集權,全國共設深圳市、青島市、大連市、中原省、淮海省、桂林省等57個省級行政單位,每個省級行政單位下設不超過60個縣級行政區劃。
全國縣級行政單位保持3000個左右,不作大的數量增減。鄉、鎮、街道級行政單位可以稍微減少一些,保持4萬個左右,其中街道從7000個左右增加到1萬個左右,鎮再增加30%以上,1.5萬個鄉減少70%以上,保留4000個左右。
加強城鎮化建設進程,全國各級城市數量從600多個增加到800-1000個。全國重點發展100個左右的大城市,成為城市化的主要人口承載區,也是經濟強市。縣級行政單位根據人口和經濟情況進行適當的拆分或合并。人口較多的鎮升為區,或者直接升為縣級市,符合升鎮條件的鄉升為鎮,小鄉可以合并,增加鎮的數量從目前的不足2萬個增加到2.6萬個左右。
全國形成東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區域經濟協調。五大區域分別由一個政治局常委掛帥分管,加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協調。加強黨的領導,各級行政單位正職原則上由黨委書記兼任,在正職為非黨人事擔任時再增派黨委書記。精簡各級部門設置,縣級單位下設部門30個左右,省級、鄉鎮級行政單位下設部門也同比例精簡。
同理,國務院部級單位精簡到30個左右。真正做到小政府大社會,減少政府開支,減少稅收比例,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政府重點做好監督職能,其他的交給市場,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公平,才能更好地提升效率,真正提升政府運轉效率和社會公平。
二、具體省級區劃
主要是根據人口和GDP兩個主要指標來分割劃分省份,同時考慮民族、文化、地域等因素。盡量少分割、組合來實現縮省的目的,所以基本是在省內分割,盡量少實行跨省組合。全國57個省級行政單位具體為30個省,18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3個特別行政區,1個中央行政區。
國家中心城市(廣州、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和計劃單列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全部升格為直轄市;烏魯木齊、昆明由于一帶一路戰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升格為直轄市;蘇州作為經濟強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升為直轄市;雄安作為國家的千年大計升為直轄市。全國省級行政區劃調整如下:
(一)京津冀地區
1、中央行政區:合并北京市的西城區、東城區為中央行政區,由中央直管。
2、北京市:市府所在地通州,轄除中央行政區之外的原北京市,加上廊坊市的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
3、雄安市:市府所在地雄安新區,轄雄安、保定、廊坊(除北三縣)、張家口、承德、秦皇島。
4、天津市:轄原天津,加上唐山。
5、河北省:省會石家莊,轄石家莊、邢臺、邯鄲、衡水、滄州。
(二)東北地區
6、大連市:轄原大連、營口、丹東、鞍山、盤錦。
7、遼寧省:省會沈陽,轄原遼寧除大連直轄市之外區域。
8、吉林省:省會長春,轄原吉林省不變。
9、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轄原黑龍江除興安省所轄之外區域。
10、興安省:省會齊齊哈爾,轄齊齊哈爾、大慶、黑河、大興安嶺、呼倫貝爾、興安盟。
11、內蒙古自治區:省會呼和浩特,轄原內蒙古除興安省所轄之外區域。
(三)華東地區
12、青島市:轄原青島、煙臺、威海、濰坊。
13、山東省:省會濟南,轄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東營。
14、齊魯省:省會臨沂,轄臨沂、日照、棗莊、泰安、濟寧、菏澤。
15、淮海省:省會徐州,轄徐州、宿遷、連云港、淮安、鹽城。
16、江蘇省:省會南京,轄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南通。
17、蘇州市:轄原蘇州、無錫、常州。
18、上海市:轄原上海,加上嘉興市。
19、寧波市:轄原寧波、舟山、紹興、臺州、溫州。
20、浙江省:省會杭州,轄原浙江省除寧波直轄市、嘉興市之外區域。
21、淮河省:省會合肥,轄合肥、馬鞍山、六安、滁州、淮南、蚌埠、阜陽、亳州、淮北、宿州。
22、安徽省:省會安慶,轄安慶、銅陵、池州、蕪湖、宣城、黃山、九江、景德鎮、上饒。
23、江西省:省會南昌,轄原江西省除九江、景德鎮、上饒之外區域。
(四)華中地區
24、山西省:省會太原,轄原山西省不變。
25、中原省:省會新鄉,轄新鄉、鶴壁、安陽、濮陽、焦作、濟源。
26、鄭州市:轄原鄭州、開封、商丘、周口、許昌。
27、河南省:省會洛陽,轄洛陽、三門峽、南陽、平頂山、漯河、駐馬店、信陽。
28、武漢市:轄原武漢、鄂州、黃岡、黃石、咸寧。
29、湖北省:省會襄陽,轄原湖北省除武漢直轄市之外區域。
30、湖南省:省會長沙,轄長沙、湘潭、株洲、衡陽、郴州、永州。
31、洞庭湖省:省會岳陽,轄岳陽、益州、常德、張家界、湘西、懷化、婁底、邵陽。
(五)華南地區
32、廣東省:省會中山,轄珠海、中山、江門、肇慶、云浮、陽江、茂名、湛江。
33、廣州市:轄廣州、佛山、清遠。
34、深圳市:轄深圳、東莞、惠州。
35、潮汕省:轄潮州、汕頭、揭陽、梅州、汕尾、河源、韶關。
36、廣西自治區:省會南寧,轄南寧、防城港、崇左、白色、河池、柳州、來賓、貴港。
37、桂林省:省會桂林,轄桂林、賀州、梧州、玉林、欽州、北海。
38、海南省:省會海口,轄原海南省不變。
39、廈門市:轄原廈門、漳州、泉州、龍巖。
40、福建省:省會福州,轄原福建省除廈門直轄市所轄之外區域。
41、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從珠海或中山劃撥一塊飛地給香港作為發展區。
42、澳門特別行政區。可以從珠海劃撥一塊地給澳門作為發展區。
43、臺灣特別行政區,轄原臺灣地區。
(六)西北地區
44、西安市:轄西安、咸陽、渭南、銅川、延安、榆林。
45、陜西省:省會寶雞,轄寶雞、漢中、安康、商洛、慶陽、平涼、天水、隴南。
46、甘肅省:省會蘭州,轄原甘肅省除慶陽、平涼、天水、隴南之外的地區。
47、寧夏自治區:省會銀川,轄原寧夏不變。
48、青海省:省會西寧,轄原青海不變。
49、西藏自治區:省會拉薩,轄原西藏不變。
50、新疆自治區:省會喀什,轄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51、烏魯木齊市:轄原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吐魯番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
(七)西南地區
52、重慶市:轄原重慶市不變。
53、成都市:轄原成都、德陽、眉山、樂山、雅安、甘孜。
54、四川省:省會綿陽,轄原四川省除成都直轄市和攀枝花、涼山之外區域。
55、昆明市:轄原昆明、曲靖、昭通、攀枝花、涼山、畢節、六盤水、黔西南。
56、貴州省:省會貴陽,轄原貴州省除畢節、六盤水、黔西南之外區域。
57、云南省:省會大理,轄原云南省除昆明直轄市之外區域。
三、實施步驟
自上而下,先易后難,先整體后局部地分三步逐步實施,三年完成。
第一步,第一年全國五個計劃單列市增設為直轄市。同時先行調整京津冀地區的行政區劃。也可在此階段設立全國五大區域協調發展小組。
第二步,第二年全面縮省撤地(市)。按照57個省級行政單位規劃一步到位完成行政區劃調整。同時精簡各級行政單位內部的部門設置。
第三步,第三年完成省內撤銷地市級行政單位的工作,同時完成城市布局。但不宜一刀切,有必要的情況下有些地方仍可以保留地市級一級一段時間。同時,民族地區及特殊地區進一步調整完善。
四、城市化建設
夠條件升市的縣、鎮都升為市,全國各級城市總數量增加到800-1000個。市的級別有縣級城市(如義烏市、晉寧市、即墨市),地市級城市(如蘇州市、臨沂市、保定市),副省級城市(成都市、寧波市、廈門市)和省級直轄市。城市建設及城市化發展是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發展比較好的市,行政級別可以提高,激勵各級領導發展好本地。
全國重點發展100個左右的大城市,完成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國人口眾多,不能像日本、韓國、法國、英國、俄羅斯人口全都涌向一線城市,因為中國有14億人口,故
全國發展100個左右的大城市作為主要聚集區。大城市的發展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中國經濟發展要抓好城市化建設,特別是大城市的建設,城市化建設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
每個縣的人口在60萬左右為宜,人口超過100萬的縣可以拆分,或者升級為市,如安徽臨泉縣(230萬人)、江蘇沭陽縣(197萬人)、廣西博白縣(186萬人)、河南固始縣(174萬人)、山東曹縣(168萬人)、四川安岳縣和仁壽縣(160萬人)等。低于30萬人口的縣可以合并。同時考慮每個縣的經濟規模、民族情況等情況等因素進行拆合。
合并太小的鄉鎮,人口超過30的鎮可以升為區或者直接升為市,如河北三河的燕郊鎮(120萬人)、廣東東莞市長安鎮(70萬人)、廣東佛山市獅山鎮(68萬人)、廣東東莞市虎門鎮(64萬人)、江蘇吳江市盛澤鎮(50萬人)、浙江樂清市柳市鎮(45萬人)。
省級行政區劃調整的核心目的是加強黨中央對地方的領導,提升政府運轉效率,改善省級行政單位及各級政府部門的良性競爭合作關系,減少政府開支,減少企業及老百姓的稅收比例,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讓市場恢復活力,讓市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真正做到小政府大社會,實現效率和公平同在,體現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以上信息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