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近很缺錢。
倒也不是那種有上頓沒下頓的情況。你們知道的,20歲出頭的時候你們什么樣子。從大學里出來2、3年,平時沒事兒,甭管是不是周末,只要有人約便有往外奔的沖動。錢總是那么不經用,一不留神兒剛取出來的錢像被搶劫了一樣。哦對,現在錢都不用取出來,只給你在手機屏幕上留下一串好看的羅馬數字:滴!支付成功。
所以我整天哭窮。
更要命的是,總有幾個老同學在你耳邊說起那誰誰誰,人家可牛逼啦,現在自己在辦一家公司。我想,除非我爸媽有能力接濟我,要不然我抓破腦袋也籌集不了創業的啟動資金。就憑我那點工資?恐怕我得等到四五十歲。
也不是沒掙扎過,聽說直播能掙不少錢,我試過了,當時連發在朋友圈的勇氣都沒有,自然開了半天也沒人來看。就像當初準備做微商的時候一樣,我就拉不下那個臉。還好后來他們給我說,其實微商也沒掙幾個錢。
2
但我還是缺錢啊!
高中里有同學在銀行工作,時不時引著我們開戶。股市好啊,你別看現在十幾塊錢,那是潛力股。不會看盤也沒關系啦,你可以打新股,中了簽你就發了。好吧,你其實開個戶就行,就當幫我完成個指標。
最后這話說得誠懇,下午我去證券事業部找她。
記得她也曾經創業過,以前有陣子在群里,招呼大家去她的桌游吧。不過后來看樣子是沒有繼續做了。
我說,現在這工作輕松嗎?平時也沒看你坐班,應該很自由吧?
是呀,就是拉業務花點心思。她回答。感覺出來這對她來說不是什么難事。
以前的桌游吧怎么樣了,怎么不繼續開下去?雖然知道問了也沒什么用,但心里還是癢癢地想問。
那個啊,早就關了。她頓了下,繼續說。平時沒時間去打理,這邊上著班,就交給了不靠譜的表姐看店。那家伙本身就是個富二代,對賬目什么的也不上心,結果自然倒閉了。
她看看我,怎樣?你是不是也有創業的打算?
我無奈地笑著,要是能創業我早行動了。
想開什么樣的店?她繼續追問著。
感覺餐飲的利潤很高,但是要回本還是很慢。現在互聯網時代,還是科技類公司投資回報要快些。
自己內心卻在想:話雖這么說,但說了又能怎樣,我敢邁出第一步嗎?
3
夢想飛再高的跳躍,也會踏踏實實落地。
就像迷妹們養活了大部分的腦殘劇產業鏈,然而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地愛上那些天上掉餡餅的故事情節。那是能讓人上癮的事,能回憶起年輕時在某些大半夜,手挽著手挽著二三好友,路燈下就我們幾個,那時說話再張狂都毫無顧忌。
那時我們看起來似乎有很多的“可能”。青春,我們握著這個資本,就沒人會潑我們冷水。畢竟誰都拿不準,要不然那些勵志故事存在的意義就要被推翻了。現在的我們站在了青春的尾巴上,留給我們的可能越來越小,以前吹過的牛逼,現在現實世界要我們拿出更多的證明。
若我們還想用以前的方式,卻是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一個幻想的桃花源,讓自己躲藏。那個讓你即使貧窮、無知,但依然可以滿不在乎、可以傲嬌、可以肆無忌憚的盾牌——是青春。青春是更浪漫的說法,現實的說法是——時間。
我們幻想的權利正在被時間慢慢剝奪。就像初中、高中、大學,每個階段都是一個里程刻度表。雖然當時總說命運不在自己手上,然而當它終于交付于你時,就是你開始作為一個社會人,在無風雨遮擋之地伸展根須,狠狠扎進盤基。
這個時限,是三年。
就像我們以為曾經無限“可能”的未來,其實早已命中注定它的局限。當時的你,有多松懈,后來的你就有多狼狽。“可能”這條路,如果沒有任何新的改變,它總會越來越窄。
所以,三年。時限到了,現實世界讓你交出的成績呢?
思路:
1、工作兩、三年的狀態:缺錢。
2、我對同學創業的向往。
3、我對創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