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告要求與完成時間
1.每周保持至少PPT格式的一篇產品報告分析,盡量詳細,可展示。
2.內容環節:
(1)概覽(體驗產品名稱及版本,設備型號、操作系統、體驗時間)
(2)產品整體簡介(一句話說清產品實質、可帶上官方slogan)
(3)需求分析(闡述產品解決了什么人什么問題(目標用戶+需求痛點)--可以嘗試以劇本、使用場景角度思考)
(4)產品分析(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商業模式是什么、市場狀況如何、行業背景、潛在的用戶需求和功能需求)
·產品結構圖(產品功能、架構、邏輯,宏觀數據)
(5)競爭分析(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哪些,市場格局怎樣,別人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解決相同或類似問題的,各有什么優缺點,幾款產品的共同點和差異點-交集圖文)
(6)用戶意見摘抄
(7)優化建議(說說我們PM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3.完成時間:新產品出現并消化(最美應用里獲知),舊產品更新迭代提示(要注意保留更新前后的產品截圖),排名前100的產品消化。
可參考的分析報告:
http://www.lxweimin.com/p/288e5cb591d7
https://pan.baidu.com/s/1qYgHvfI
https://pan.baidu.com/s/1gfw8LQN
二、注意事項
1.先列提綱,根據產品目前的市場定位和運營狀況(優勢劣勢),確定要分析的順序和側重。
2.盡量從某一個角度入手,比如旅行產品的機票業務而不是所有業務,閱歷有限的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從小角度切入則容易做出亮點。
3.每個環節都按照現狀——總結——提煉——建議這樣的過程,將自己的想法滲透在其中。
4.和競品的比較主要是從目標用戶、功能差異等角度來分析,也可夾雜從產品的 UI、交互細節方面。
5.報告不能是吐槽報告、流水賬、排版凌亂(每一頁都要注明這部分討論的內容是什么-小標題)
6.一次只做一款或一類產品的報告:
精力是有限的,最好不要同時做多種不同的產品的體驗報告,專注一點更能出成績。
7.消化產品要持續一小段時間(至少一周),記住第一感覺,站在用戶角度思考。
8.更高維度:產品體驗報告實際上不是回答「我感覺怎么樣」,而是「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感覺」和「我應該怎么看待這樣的感覺」。
9.考察的是學習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整份報告一定要有自己深入分析,思考的東西。
10.就產品的一個點做深入的分析:如著重做產品功能結構的分析,分析什么樣的功能結構是最合理的,能給用戶在最少的操作次數內獲得最佳的體驗。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任務走查,調查問卷,用戶訪談,應用商店評價分析等。
11.產品在不同階段、對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是不同的。認真分析這個產品目前在哪個階段,未來將會發展到哪個階段。功能該怎么設計才可以利用核心用戶的傳播吸引到其他外圍用戶。
12.了解產品。知道產品從何而來,重大的版本變更有哪些。
? ? 了解用戶。知道需求從何而來,哪些被滿足,哪些還沒有。
? ? 了解市場。知道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如何,產品的市占率如何。
? ? 了解商業。知道產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推敲背后的邏輯。
13.排名數據參考:排名參考比如百度指數、alexa、App store排名、Play商店排名、豌豆莢、應用寶第三方應用市場排名。
14.搜集app數據資料:你需要了解app的下載量,用戶的一些評論,市場方面的數據,以及這個app有哪些競品,這些競品的市場和產品數據又是怎樣的,包括宏觀和具體的數據,任何分析都需要數據作支撐的。至于如何獲得數據,可以通過比如說app annie這種網站去查詢,不過有的數據需要付費,app store的一些評論等數據也可以拿來作參考。
15.搜集app其他信息:這個信息包括關于app的新聞,研究報告,網友的評論文章,對app的評價和用戶體驗方面的感受等信息。你可以通過互聯網媒體36kr,快鯉魚,虎嗅等,app的官網,知乎這樣的社區,或者百度直接搜索相關關鍵詞等方式獲得你想要的信息。
16.為了“產品”而去寫報告:可以先前期做好資料數據收集(再整理做成word),再用PPT做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