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無極》橫空出世,一經上映各方口誅筆伐。正言“影”社讓大家重溫一下。看看到底是不是爛片,零零散散寫了一些所謂的影評。整理如下:
無極的哲學命題:人的意志與宿命的矛盾。為了擺脫命運進行的抵抗,恰恰使命運更快降臨。如同俄狄浦斯王,堅持與命運苦斗,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越是抗拒,命運的審判來的越是快。在神諭母題之中命運的恒定與把握命運的偶然注定著神諭的結局。
故事講述了艱難生活于亂世的小女孩傾城在與滿神約定,傾城可以得到一切榮華,卻永遠不能得到真愛。20年后北公爵無歡,大將軍光明以及奴隸昆侖三人又與傾城上演了一段愛恨情仇,最終傾城的命運與奴隸昆侖將自己的命運掌握。
在生活的泥沼里,每個人都在掙扎。想要不丟掉自己,就不要選擇捷徑。如傾城,為了物欲用愛和幸福作為交換。又如社會之中那些為了物質而丟掉本心的人們。擁有世界,丟了自己又如何?在傾城的世界里抗爭總歸是沒有用的。不難看到電影里在城樓頂傾城的放浪形骸。輕浮挑逗的說出:“有誰想看看,我斗篷下面穿的是什么嗎?”讓人覺得傾城已然無藥可救。可誰又懂得在過往的二十年里,傾城的真心一定是被一次一次擊碎過。愛在心里挖了一個又一個洞,也讓傾城不相信也不愿意再相信愛情。
穿著輕浮的外衣來保護自己,演繹出一個極端的角色讓所有人都遠離自己。直到那櫻花盔甲與戰馬的出現,再一次讓傾城燃起了希望。千軍萬馬中的一騎紅塵沒能讓傾城動心,懸崖邊的縱身一躍才讓傾城敢去愛。只有看到別人的奮不顧身,才愿意相信這世事紅塵。對這樣一個傷痕累累的心,任何一點的后路都是傾城逃避的理由。也正是這一躍,傾城有了愛情,愛上的不是誰。而是那一副櫻花盔甲。
傾城認為自己的真愛是大將軍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的那份愛,傾城選擇了離開。把所有情緒隱藏起來,去一個無人問津的遠方。在傾城千瘡百孔的世界里,離開是能做的最好的選擇。所有的糾結都放在自己的心里,假裝瀟灑的走開。把我的悲傷留給自己,假裝生命里沒有你。對于無法改變命運的人,愛他就得學會放開他。寧愿騎著愛人的戰馬獨自離去,也不要心中的愛為了自己受到傷害。寧愿被人誤解成為一個沒心沒肺的人,也不愿意因為所謂的命運來傷害你。世界對自己的定性也不會去解釋。對傾城來說,這是最好的愛的方式。
每個人都不會去愛,也不明白什么是愛。光明用自己的驕傲賭一份愛。在那樣一個夕陽的樹下,遙望天涯的那一刻,將軍的驕傲在一壺清酒作用下無影無蹤。好似一個夕陽武士,在茅草屋與櫻花樹之間,望著天涯等待著歸來的愛人。半醉半醒之間,好像她就在他的身邊。起初的占有欲慢慢變成了愛。如同昆侖所說的:“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見得,就像風起云涌、日落月升、就像你不知道樹葉什么時候變黃,嬰兒什么時候長出來第一課牙。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愛上一個人。”和所有的愛情一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注定了的,是他們命運的羈絆。
當傾城邁開步子奔向光明和她的那份愛的時候,她的世界只有一個人。一個從未得到過愛的人,在終于得到愛的時候會沉溺在愛中,不顧一切。兩個人的世界,與世隔絕。和我們周圍所能看到陷入了愛情世界的小情侶一樣。在情愛的世界里,沒有什么將軍。
又是那樣一個下午解甲歸田的光明想要再拿回他的驕傲,對傾城來說傾城可能會失去整個世界,可在光明的世界里,除了傾城還有他的驕傲。那是將軍的驕傲,勝敗都是因為他的驕傲。這驕傲,本不該讓他愛上傾城。在他面前也有選擇,權利名望和愛情。在情愛的世界里,想要做一個將軍就無法擁有你。而傾城更為無助,想要留下一個男人,就必須去找另外一個男人。傾城所擁有的只有她的擁抱了。
再來看看昆侖的命運。他最不同,滿神沒有說過他的命運是什么。如果一個奴隸的命運是跪和爬,那么昆侖這個奴隸的命運就是打破世俗命運的鐐銬。因為主人的命令可以在牛群之中屹立不動,為了主人又會拼命奔跑。好像加爾文的先定論類似,每個人都有命運,而命運是怎么樣的我們不得而知。我被你感動了,因為你永不放棄。在昆侖的世界里只有服從,又怎么會有放棄。他對命令的純粹與沒有覺醒性格,讓人不覺得感到幾分冷漠。與鬼狼走在時間之中,就像每個人都有一段過不去的回憶。想要掙扎卻在時間的墻面前無能為力。時間的墻總是這樣,把美好隔斷。滿神所說的除非時間倒流,人死復生,河水倒流這些都是現實世無能為力的。人在追求的路上不知覺的會失去很多美好的時光。這些時候等你再看的時候就是回憶。
還有不得不說的無歡,無悲無喜的無歡。一個不停被欺騙的人,從小到大。努力的去相信,每一次換來的都是傷害。最終成為了一個不在愿意相信的人。對他來說,傾城不是愛情,而是執念。他愿意看她痛苦,看她被囚禁在鳥籠里。因為一次傷害嗎,原本天真善良的世界觀被洗刷。這種傷害的力量究竟多大我們無法衡量。但無歡這種人,現實中也存在,換成現在的話說就是玻璃心。沒有貶低的意思,畢竟這是存在的。怨念也是執念,秉持著執念的人,往往不會是一般人。
鬼狼應當是最有人性的一個,在我眼里完全可以以鬼狼第一視角來拍一部電影。
如電影每個人物不同的行為,都對應這一種現實世界的人。每一個在命運面前,一切塵世都不過是染血的羽毛。
可以開掘和思考的方向太多,主旨會有一些不清晰。再加上各國口音是會減去一些分數。但如果一定要說爛的話,爛就爛在他出現在一個審美遲緩的年代。就像在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