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每逢期中考和期末考,班主任都會要求我們寫期中和期終計劃,并且貼在課桌的右上角。我們的計劃不僅僅是簡單的目標分數和名次,還包括了行動計劃,還有競爭對手,目標達到與否得獎懲。那時覺得挺不耐煩的,覺得完全沒必要,何必多次一舉。
年幼無知,說的就是當年的那些自以為是的行徑。如今看來,計劃上的每一項,都有深意。
(一)尋找競爭對手
記得,當年選擇競爭對手,老師要求我們可以選擇自己,也可以選擇他人。記得班主任說,只要我們比自己進步了,你的計劃就是成功的;如果你選擇其他同學,要切合實際,否則目標將難以達成。
那么,什么叫切合實際的競爭對手?又該如何選擇?
1.分析自己。“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要先分析自己的能力,看清自己的實力。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想一躍飛天,實事求是,才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
2.選擇對手。此時我們就要對班上乃至年段的同學進行調研了。搜索他們的學習成績,平時表現,然后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實力勝于自己,我們又欣賞的,作為我們的目標對象,學習并超越他。
(二)制定目標分數
分數的制定,相當于講究藝術。高了,實現不了,給自己挫敗感;低了,即便實現了,也沒有成就感,更何況或許低分數有可能就是你平時水平,這樣的目標分數就無效了。
我們可以參照競爭對手的成績和名次,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分數范圍。
分數,我們雖然不是最看重的,但它卻可以檢驗我們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
(三)實施具體行動
有目標還得有行動,否則這一切都是空想。我們該如何做了?
1.關注對手,學習對手的優點。
對手的實力比自己強,為什么了?說明他們身上肯定有優點,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思考我們能否建立自己特色,能否將其優點進行改良,更加適合自己使用。
2.養成專注力習慣。《躍遷》這本書寫道:對弱者來說,專注是最好的進攻策略;對強者來說,專注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學生時代,我們最主要的任務雖然就只有學習一項,但不乏外界的誘惑。比如:電腦,電視,游戲,朋友的相邀玩耍……
越是臨近考驗的時候,越要抵擋誘惑,盯緊目標,專注行動。
3.借力使力
學習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會碰到問題,要懂得詢問老師、同學、家長的意見,也許稍微一點撥就想通了。自己的埋頭苦干,可能花費更多功夫,甚至還會讓自己陷入死循環。
(三)創造良好的環境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學校門口大排長龍等報名,還有瘋狂的學區房。這些,都反應了人們對良好環境的看重。
即便,我們沒有好的學習環境,但我們卻可以自己創造。
1.我們將自己制定的目標,貼在課桌上,這是營造一個學習緊張的氛圍,時刻牢記目標。如此醒目的位置,自己稍微有所放松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同時這也是接受老師及同學的監督和提醒。
2.當身邊的人都在努力奮斗的時候,你也會被影響,不自覺就加入了學習隊伍。
曾經看過一篇新聞,一個大學宿舍的同學,本科時候收獲了許多榮譽,最后宿舍全部同學都考上可研究生。不可否認,這里有環境的影響因素。
一個良好的環境,可能就改變了一生,我們應該盡可能創造一個積極和諧的系統。
人生旅途上,我們給自己設定家庭目標,金錢目標,事業目標,生活目標……可以說無處不在的目標,它幫助我們激發生活的熱情與希望。
我們要認真對待和珍惜設定的每一個目標,讓它發揮作用,幫助我們創造出更美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