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溫柔的HR,
作為一個二十幾年(哦,不,十八年)來都很少與人紅過臉的妹紙,
我居然沖一個技術面試官發火了,
這難道不值得我寫一篇文章紀念一下嗎?!
發火緣由:
1.面試時長10分鐘(或者11-12分鐘)
2.面試評估:認知差,基礎知識過于薄弱
如果你是候選人,誠實地告訴我,你怎么看?
作為從業者,曾經也找過工作(咳咳),也遇到過去公司2小時、面試5分鐘的情況(略有夸張,但在10分鐘左右)【這里可以毫不猶豫地點名一下:當當】;或者別的人也有過去公司2小時、等待30分鐘、面試5分鐘的情況。難道我們這些候選人不應該生氣嗎?!
候選人面試完在公共網頁上(比如拉勾)給公司一個差評,在他的朋友圈給公司差評,難道作為對公司品牌十分在意的我們HR難道不應該生氣嗎?!
候選人生氣,是因為沒有得到必要的尊重;我們HR生氣是因為給公司品牌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每一次面試,不僅僅是公司與個人的雙向選擇,更是公司品牌與個人品牌的樹立與傳播,也是業內人員一次交流與互相學習。
首先來談一談雙向選擇。
公司考核候選人,候選人考查公司。
對于公司的代表-面試官,不僅僅承擔著考核候選人的能力、與公司文化的匹配性的責任,更是承擔著吸引優秀候選人或潛在優秀候選人(比如說候選人的朋友)的責任。
而候選人也不僅僅是來接受各種盤問的,同樣會觀察公司的環境、公司員工(典型代表面試官)的風格和狀態等,以為后續是否接收該公司的offer或者向該公司推薦其它合適人選作參考。
其次,公司品牌和個人品牌的樹立與傳播。
我們常說圈子很小,轉身又能遇見。每一次面試形成一次印象,對公司的印象,對面試官個人的印象。
一次好的面試感受,不僅能贏得候選人的好印象,甚至可能通過該候選人獲取更多的潛在優質候選人,對公司品牌是一次很好的樹立和傳播;
而一次不好的面試感受,將很難來彌補。候選人不再會考慮這家公司,甚至會在周圍朋友談及這家公司的時候給予負面的評價,從而讓公司品牌受到損害。
對于個人品牌,亦是如此,所謂“山水有相逢”(咳咳)
最后說一下業內人士的交流與相互學習。
面試不是筆試,不是單方面的訴說,應該是雙向的交流。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閃光點,并非一無是處,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身上必然會有一些值得去探討和學習的地方。
面試的過程,是一個引導和挖掘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交流與碰撞的過程,彼此應該是對等的。
如果一場面試下來,覺得對方無可取之處,我覺得這是一個失敗的面試,即使發現候選人與需求不匹配,也可以適時地給予一些建議。
總的來說,每一個時間不超過15分鐘的面試都是耍流氓,給候選人主觀心理上的感受就是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
面試官只提問,沒有反饋,甚至粗魯的打斷,都會給候選人形成極差的心理感受。
真心面對每一個候選人,把每一次面試都當成一次真誠的探討與交流的過程,相信會更愉快。
那么問題來了?。?!
你去哪家面試遇到過面試時間超短的情況呢?公眾號窗口回復給我吧~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反正我懶,不會每天更新來煩你;
反正我啥都說一點,總有一款適合你。
認真來說,其實我也是在招人的。
(高級測試、高級運維、內容運營 & 銷售經理(品牌廣告)快到碗里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