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歐
朋友如意是個白白凈凈的姑娘,脾氣溫和,對誰都溫柔一笑,語氣柔柔的,加之顏值不賴,是朋友圈里有名的“大好人”。
就是因為這個頭銜,如意姑娘最近碰到了一些并不太如意的事情。
如意的大學同學聯系到她,說自己有個朋友要來深圳找工作,已經電話面試了,工作也十拿九穩沒有什么問題了,但沒有住處,希望可以去她那里落個腳,住幾晚周末找到房子了就搬走。
不擅長拒絕的如意一聽,就溫和地答應了。第二天剛下班就匆匆趕去火車站接同學的朋友,飯都沒來得及吃一口。
人是接到了,可居然拖著一大堆行李還帶著一個人,沒錯,過來借宿的人由一個變成了兩個。
如意雖然有些嗔怪同學沒有告訴自己實情,但轉而一想,也許同學并不知情呢。于是笑了笑,大方地介紹:
你們好,我叫如意,請問你們誰是小可?
小可,就是如意同學的朋友,在加了她微信之后,告知住址、得知火車到站的這兩三天時間里,小可都沒有告訴如意自己不是一個人過來,而是兩個。
另一位姑娘是小可的閨蜜,兩人看上去感情很好,有說有笑的。如意說,你們行李多,我們打車回去吧,你們先在這等一下,我去攔車。
火車站人多,如意好不容易攔到一輛出租,奔過來時,發現那倆姑娘正一人一碗綠豆沙的吃得可開心了。
如意默不作聲,低下頭去幫她們把行李塞進出租,身后傳來一句:誒,那個誰,美女,你要喝綠豆沙不,我們再去買一碗吧。
如意擦了擦額上的汗,轉過頭來對她們說:你們好,我叫如意,你們以后叫我名字就可以了。不喝了謝謝,上車吧!
下車時那兩人都搶先下了車,沒有任何表示,如意無奈,只能付了出租車錢。
到了住處,放置好行李,如意去廚房煮粥,問她們要不要一起吃,兩人都說不吃,不餓。在粥起鍋后,出于禮貌和客氣,如意再次問了問她們,兩人看見香噴噴的皮蛋瘦肉粥,居然屁顛屁顛跑進廚房拿出碗筷和如意一起吃了起來。
就這樣,一鍋一人分量的粥,愣是被三個人這樣活生生地瓜分了。如意摸著沒有飽感的肚子,沒有說話,轉身進了廚房洗碗筷。
吃完飯就是洗澡時間了,如意燒好水讓她們先洗,她最后。女孩子洗澡是慢,可沒見過這么慢的,那個叫小可的女生足足洗了1個小時,另一個女生也洗了四五十分鐘。等到如意進去洗的時候,水已經涼了,她不得不再燒熱了再進去洗,弄完已經快凌晨一點了。
如意雖然心里不太舒服,但想著她們應該也就住個兩三天,就算了,沒有多說什么。
如意租的是一套一房一廳的小居室,也是出于禮貌,將臥室的床讓給了她們,自己出來睡客廳沙發??蛷d沒有文章,如意半夜被蚊子咬醒,穿著拖鞋揉著惺忪的睡眼去樓下24小時便利店買蚊香。第二天精神不振方案寫爛了,被領導罵得狗血淋頭。
下班回來想早點休息補個眠,結果那兩人又在客廳看電視,嘻嘻哈哈聊到十點,然后洗澡、吹頭發,折騰下來,又過了凌晨一點。想著她們差不多再住一晚就該搬走了,如意又忍了。
第三天如意下班回來,小可對她說,自己不太滿意公司的工作環境,沒有入職,打算再找工作,而小可的閨蜜,說自己這兩天正在面試,不出幾天就會有結果。
如意礙不下面子,不好意思下逐客令,就這樣,那兩個人就這樣在她那里住了快兩個星期,依舊還在找工作,沒有上班的跡象。
而重點不是沒找到工作,既然是兩個人,又是閨蜜,為什么不能租個房子住,賴在之前素未相識的朋友的同學這里又是幾個意思!
在連續十天的沒睡好覺后,如意忍無可忍,終于給同學打了個電話,但顧及人家的面子,只是委婉地說自己不太方便,讓同學轉告那兩個女孩子。
當晚回到家,小可臉色就不好了,直接沖如意嚷道,我們住了十天是的,你不樂意了當面說啊,我們又不是賴著不走,而且我們可以付你一半房租水電啊,這沒什么。
如意聽見這話,愣了半晌才回過神來,天吶,居然有這樣奇葩的人!如意笑了,說道:這有什么,我獨居慣了,本不喜歡被打擾,出于對同學的一句“幫個小忙”,只想幫個小忙,大忙的話,我幫不起。
據說那兩個女孩子走得很不愉快,好像如意把她們趕出來似的,還在如意同學那里把如意說得很不像話。同學打電話來問如意怎么回事,怎么鬧得這么不愉快。如意說,你們行行好,以后不要再讓我幫這種忙了,我不好意思接這活,我搞不定。
在借住如意家的這十天里,整個過程中,她們就對如意說過一聲謝謝,就是如意去火車站接到她們然后幫他們往出租車上搬行李,她們象征性地說了聲:謝謝啊。然后,沒有買過一回菜、干過一件家務、說過一次溫情的話。
后來如意把這事講給我聽,我也忍不住抱怨了,這都什么人啊,二十大幾的成年人,又不是沒有租房能力,就這樣賴在別人那里,絲毫不考慮有沒有打擾到別人,有沒有給別人造成不便,還責怪別人照顧不周。話說,我憑什么要對你照顧周到??!我一不是你監護人,二不是開旅店的,更何況你毫無感激之意,那么的理所當然,那么的肆無忌憚。說實話,我實在不明白,你怎么就那么好意思??!
其實這種現象并不少見,總有些人,打著求助的幌子,介入別人的生活,弄得別人十分不好意思,而自己卻相當好意思。而事情到最后,往往就變成了反咬一口,罵人家不仁不義。我不知道這究竟是怎樣一種心態。
沒有誰有義務一定要幫助你,但凡是向你伸出幫助之手的一定是你的恩人,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而如果把這種幫助當做不屑一顧,隨意踐踏,那真的是一種自毀修行的舉動。
前行之路漫長又悠遠,把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當做是一場修行,才能在前進的時候滿面春風,芳香宜人。
(原創文,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謝謝尊重~作者:海歐,歐陽的歐,簡書原創作者,寫文樂賤愛自游。新書正在籌備中,預計年底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