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溝通都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
要提高溝通的能力,就得先把“什么是溝通”、“為什么溝通”這兩個問題搞搞明白。要搞明白這兩個問題,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對不同的溝通做出分類界定。
分類的維度不止一個,今天我們先從“溝通的目的”這個維度做個嘗試吧。
1、說服型溝通
這是讓對方接受我們觀點的溝通。比如,老師與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溝通,試圖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或是試圖幫他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老板對員工宣講公司的發展思路、經營模式等。
2、解釋型溝通
這是讓對方了解我們想法的溝通。比如,第一次與客戶見面時推介我們的產品和設計,包括提供各種廣告、說明書等。比如在求職時介紹個人的特點和優勢,都屬于此類溝通。
3、妥協型溝通
這是力求和對方達成共識的溝通,這種溝通往往用于雙方判斷有分歧的時候。比如,一單生意談得差不多了,就差最后成交價格的敲定了,雙方各退一步,交易就成了。
4、了解型溝通
這是傾聽對方想法和意愿的溝通。這種溝通較多的用于調查分析階段,或是作為以上三種溝通的鋪墊和前奏。比如,在做設計前聽取客戶對風格、用材的要求。比如,耐心聽一個對公司人事調整有意見的員工發牢騷等。
5、貼近型溝通
這種溝通暫時無關具體觀點和判斷,更多是為了聯絡感情、營造氛圍,屬于放長線釣大魚性質的舉動。比如,與客戶打牌喝酒聊閑天,與客戶談共同喜歡的小說和電影等。
以上幾種類型的溝通肯定不是截然分開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搭”格局。即便如此,做一下分類界定對提高溝通能力也是有益處的。做事不能過于功利,但做事一定要明確目的。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