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又做夢了,夢到自己去小姨家吃飯了,很多人都在哪里坐著愉快的聊天,小時候的時候還在小姨家住,慢慢長大后去的少了,找不回那種特別親切的感覺,我還是我,任性自由的我,褪去一切身份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要做什么?想做什么?應該做什么,這些是都應該想清楚的問題,迷茫中好像有了目標,有人在像我招手,但是始終看不清楚那個人的臉,不知道是誰?越看越不清楚!越看越模糊……做夢嚴重醒影響睡眠,我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的選擇,做正確的事情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
昨天晚上看著馬冉冉的越書寫,越明白,后現代敘事療法,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弄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法,書中說很多人寫到哭,哭到撕心裂肺,控制不住自己,所有的情緒在一個點爆發,然后歸于平靜。后現代敘事療法是否對自己有用,能帶來多大的改變,目前沒發現,看自己內心能有多少觸動,觸動越大,情緒越激動,激動過后越平靜,越容易接受認同不完美但更加真實的自己。實在寫不出,可以反復寫一句話,一直寫一直寫,這對自己的情緒控制有很大作用,最終目的就是接受不完美但更加真實的自己,聽自己心靈內心真正的想法,這就達到了我們看書的目的,書寫的目的,此情此景,當時的你在想什么,為什么會做出現當是的決定,希望每天的所有的一切都變的越來越好,復盤自己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反思過后就是所謂的行動,總結,同樣的錯誤不再犯,改正才是對未來最好的,對自己最好的回報,靜心想想度過的每一天,及時修正自己,復盤,復盤,復盤,養成習慣,一萬小時定律,21天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