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不敢自稱為“榮迷”,畢竟也是近兩年才喜歡上的,源于一部《霸王別姬》。
少年時,不識愁滋味,看《霸王別姬》沒看懂,覺得冗長苦悶,后來再翻出來看,卻看懂了,也愛上那個“一啼萬古愁,一笑萬古春”的蝶衣,愛他縱世事變遷、人心思變卻不變,守著他的戲,他的師哥。這份癡和偏執,小編私以為世上難尋,只有戲中有。
葛大爺唯一愛上的男人
但有人把張國榮與蝶衣劃上等號,小編卻是不同意的,因為張國榮只能是張國榮。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大家庭,在10個兄弟姐妹中排行最末,被叫做“十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國榮全家福
張國榮的爸爸張活海是香港洋服大王,在中環開有服裝工廠,連好萊塢的導演希區柯克、演員加里·格蘭特、馬龍·白蘭度都曾專程光顧,因此有“Tailor King”(裁縫之王)的美譽。
張爸爸是一個很花心的人,不僅家里有了正室潘玉瑤(張國榮母親)和一個姨太太,還喜歡工作之余在高級酒店與各路名媛暢談心事,哪來時間管家里呢?
有這樣一個老公,張媽媽與張爸爸感情自然不融洽,但張媽媽是一個女強人,一心想要輔佐丈夫事業,對家中大小事宜亦是少有問津。
▲張國榮與母親合影
這樣爸爸忙著安慰外面女人,媽媽忙著看店、看老公,張國榮從小就沒享受到多少父母之愛,他是由傭人六姐一手帶大的。這段缺失父母關愛的寂寞童年,一直都是張國榮心頭的遺憾。
▲張國榮與傭人六姐合影
wuli榮少從小就是一個傲嬌的萌富帥。
嫌同學唱歌難聽,不許人唱,必須要聽他唱。
別人來問他爸爸去哪里了,wuli榮少回了一句:我跟Daddy不熟的。
中學時,為了留住自己銷魂的波浪頭,榮少不惜跳墻進學校。被老師抓住,停課,請家長。張爸爸去了學校,上來就遞一張名片,意思是這是我小兒子,多多關照。
榮少毫不留情吐槽:“我老豆就是老土,你估做生意乜?”(我爸就是老土,你不就是做生意的么?)
▲張國榮中學合影
盡管常常被榮少虐,但張爸爸還是很愛很重視這個小兒子的,在張國榮13歲時把他送到英國念書,后來為子承父業,他考入利茲大學學習紡織專業,本有可能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大一時卻因父親酗酒中風被緊急召回,自此中斷學業。
回國后的榮少拒絕去父親廠子里上班,要自己闖蕩出一番天地,于是被切斷經濟來源。為了謀生,榮少擺過攤賣過牛仔褲,直至參加1977年參加亞洲業余歌手大賽獲亞軍,從此踏入娛樂圈。
leslie
青春偶像張國榮
香港娛樂圈有一句話:“張國榮也要十年才有今天。”用來勉勵年輕人。在那個“從前慢”的年代,娛樂圈沒有今日這么速食功利,才有機會十年磨出一把寶劍。
1977年,張國榮與麗的電視簽約,作為歌手出道,每個月薪水只有1000元港幣,先后推出了首張英文唱片《Day Dreaming》和首張粵語唱片《情人箭》,他初期的歌唱形象較為前衛不羈,帶有占士甸那種反叛和浪漫,但是兩張專輯的反響卻不盡人意。他曾在一次戶外演出中唱到興奮時向現場觀眾擲帽,但竟然被人把帽子擲回臺上。
去拍影視劇不僅吃了很多苦,還被賣豬仔——被騙演出了三級片《紅樓春上春》。張國榮拍這部片子拿了6500塊片酬,但郁悶了很久。
拍武打戲時跌傷,張爸爸當即給買了100萬的保險。
1982年,麗的約滿,張國榮便跟隨恩師黎小田轉投華星唱片,并認識了生命中的伯樂陳淑芬,演藝生涯開始走向正途,
1982年他主演了電影《烈火青春》,這部電影為他贏來了第一個金像獎影帝提名,也成為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和金像獎評選的“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之一。
1983年,推出唱片《風繼續吹》,與唱片同名的粵語主打歌成為張國榮歷來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這張唱片也使其歌唱事業平步青云。
1984年,張國榮與張曼玉、梅艷芳合作了愛情電影《緣份》,也奠定了三人一生的友誼。
張曼玉在電影中叫Monica,而同年張國榮推出的專輯《Leslie》中有一首歌也叫《Monica》,這首歌也奠定了張國榮歌壇巨星的地位。
幾年后,張國榮成了幾乎家喻戶曉的樂壇明星,與譚詠麟齊肩的大眾偶像。此時內地也掛起崇拜張國榮的旋風,在廣州的發廊,理一個國榮式分頭要50元,他演唱會的水貨錄音帶則被炒到了30元,而當時廣州市民的平均工資不足100元。
在歌壇風生水起的時候,電影也沒落下。
1986年,張國榮和周潤發、狄龍一起拍攝了經典之作《英雄本色》,在這部電影里張國榮飾演了嫉惡如仇的宋子杰,電影中他所演唱的配樂《當年情》也風靡亞洲。
1987年,他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電影之一——《倩女幽魂》,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愛給別人取外號的張國榮得到了他一生的昵稱——“哥哥”。從此,無論誰再演寧采臣都脫離不了哥哥的影子。
1988年,張國榮迎來了自己的轉型之作——《胭脂扣》,塑造了一位極具層次感的角色十二少。眉眼如畫、顛倒眾生的十二少讓梅艷芳不得不扮男裝才能壓住他的氣場。
1989年,因為譚張之爭,張國榮退出歌壇,專注于電影,脫離了偶像的他在表演上更加如魚得水,塑造了大量經典角色,如《縱橫四海》的阿占,他揮一揮手便再也不見出自這里。
也遇到了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人物——王家衛,從此張國榮的表演中具有了藝術的感覺。
1990年,張國榮完美演繹了《阿飛正傳》里的浪子旭仔,并捧回了第一座金像獎獎杯。下面這段舞配上音頻最經典。
1994年,張國榮和王家衛再次合作,演出《東邪西毒》里的西毒歐陽鋒;嗯,這部片子到現在小編還沒看懂。
1997年,張國榮和王家衛第四度合作,出演了電影《春光乍泄》里的何寶榮,因為這部電影,張國榮和王家衛的關系急轉直下,從此再無合作。這其中故事,日后有空再聊。
除了藝術化的表演,哥哥還接拍了賀歲喜劇,角色不同但部部經典。
1992年《家有喜事》中的娘娘腔常蘇,“生仔好痛咯~”而且從娘娘腔秒變直男,毫無違和感。
1993年的《東成西就》,好想再回味一遍《雙飛燕》,據說是哥哥見到梁家輝石破天驚的扮相當場作出的。
1994年的《大富之家》,演了一個瑞士軍刀般的暖男。
愛情劇也比可少,和袁詠儀一起演出了電影《金玉滿堂》(電影頻道常常放)和《金枝玉葉》,《金枝玉葉》里哥哥為袁詠儀邊彈邊唱《追》簡直蘇爆了!
哥哥也開始與內地的電影人合作拍戲,推出了《夜半歌聲》(黃磊老師那時多嫩啊)、中國影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霸王別姬》、《風月》等作品。有關這些電影背后的故事,每個都能寫出一篇文章。
動圖
40歲之后的哥哥,拍電影更加追求探索內心世界,出演了《槍王》里放縱自己殺人的反派和最后一個角色《異度空間》里的心理醫生。
————我是哥哥作品太多大家評論區補充的小編值班————
對于哥哥十四年前的選擇,小編覺得世人不要揣測太多,對我們來說,欣賞他的角色和歌聲已經足夠了。
又到4月1日,哥哥,這個春天很美好,倘若你尚在。
動圖
推薦閱讀
《演員自我修養》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內容簡介
關于本書
《演員自我修養》以戲劇學校師生課堂對話形式寫就的日記體《演員自我修養》是他最為知名的代表作,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精華。它詳細闡述了演員在形體、發聲、性格、思維邏輯等方面所應具備的素養,不僅是一部經無數表演工作者成功檢驗的關于演員職業、責任與使命的工具書,更是一部關于演員與社會相結合,提升與完善演員藝術修養、道德修養的人生巨著。
關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
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是世界上第一個對演劇藝術最根本的問題,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與全面闡述的體系,是斯氏畢生創作和教學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對演劇藝術領域的先驅者和同時代的世界杰出大師們的經驗總結。它系統總結“體驗派”戲劇理論,主張演員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發掘和體驗每個角色經歷的情感瞬間。使用這種表演方法,演員所創造的角色會具有多層次的真實感,而且能詮釋角色的行為與內心思想之間微妙的聯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在中國博得梅蘭芳等戲劇家的高度評價,并對中國戲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學習、研究藝術大師的思想精髓,是每個演員和藝術工作者的必修之課。
作者簡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
世界著名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和理論家,他所創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堅持以“心理體驗分析方法”為創作核心,后期又以“形體言語動作分析方法”豐富了以內心體驗為核心的戲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