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悸動
最初看到“溫情教育”這個詞,我的心竟然莫名的悸動,既羨慕又嫉妒,是啊,溫情教育,多么崇高的理想啊,哪一個教育者會不喜歡、不向往呢?
那么溫柔,那么舒緩,那么悠閑,那么輕松,那么優雅,那么淑女……
不生氣,不上火,不批評,不惱怒,任憑學生自由自在,任憑學生怪招百出,卻能依然保持平靜,依然保持坦然,這得多么有修養啊!太了不起了,想想就覺得美好!
于是,我下了決心,要學習溫情教育的提倡者,做一個溫情教育的踐行者。
用心的踐行
今年又接了兩個畢業班的語文課,剛開學時,我對學生可溫柔了,舍不得打,舍不得罵,連大聲說話都覺得有違“溫情教育”這個宗旨。
那些天,我上課心情不錯,講完課就跟那些不喜歡學習的同學聊天,下課就跟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們笑容滿面,我也覺得自己真的像個“溫情教育”者了。
于是9月3日,我寫了一篇《老師,請允許不愛學習的學生存在》,表達了我對那些不喜歡學習的學生的關愛和理解;9月25日,一篇《用寬容接受不完美》,同樣是對自己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的反思,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寬容的人,接受學生的不完美。
其實,說心里話,我多想就那么溫和地陪著這些“可愛”的學生一直走下去,他們不吵不鬧,我不吼不嚷,師生之間一片祥和,天下一片大同,讓學生感受到我的大愛,讓我感受到歲月靜好。
美夢的破碎
再美好的夢總歸是夢,不長時間就被第一次月考擊破了,看著班里一半學生慘不忍睹的分數,一種從未有過的挫敗感襲上心頭,我突然明白了:想做“溫情教育”踐行者,除非你根本不在意你的教學成績。
我說“溫情教育”失敗不是沒有道理,有二十三年教齡的我教學成績一直比較優異,除非攤的學生素質明顯比別班差,不然我總能把成績提上去。
我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嚴格要求,雷厲風行,說一不二。記得師范時我的班主任唐忠蓮老師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老師微笑,學生大笑;老師大笑,學生狂笑;老師狂笑,學生就發瘋了!”這話說的特別有道理,指出了嚴厲對于一個好老師的必要性。
因為我的嚴厲,所以我布置的家庭作業沒有不做的;因為我的嚴厲,上我的課沒有交頭接耳一點不學的;因為我的嚴厲,沒有語文卷子空著不答的……
學生怕我,就得認真對待我布置的任務,就會重視我的學科的學習,自然成績也差不到哪里去。
月考成績與同事的差距,讓自己對于踐行不長時間的“溫情教育”有了懷疑,于是10月25日,一篇《懲罰與分數的距離》誕生了,可是這短短幾天的嚴格要求,也沒有改變期中考試班里那一半學生的劣績,我又一次成了倒數。
深刻的反思
如果說,這個班的其它各科成績都是最后,那我覺得應該是學生素質跟別班有差距,可是六科成績,只有兩科是最差,其它四科都是名列前茅。
看學生對我嬉皮笑臉、沒大沒小的樣子,我覺得肯定不是他們討厭我才不學的。
那就只能說明學生平時不夠重視,我說的話他們不在乎,左耳進右耳出,不勤奮不努力,所以才導致成績差。
而學生不重視,究其原因就是我的要求不嚴格。可這么一說,我又覺得委屈,我也要求了,我也用心講了,他們為什么就不聽呢?
他們不聽,是因為我“溫和好說話”吧?
我們的領導說過這么一句話,“沒有想殺學生的心,永遠教不好學”,開始聽到時,我一笑置之,認為是言過其實,如今細思量,還真有那么點道理。
不是真想殺學生,而是對待學生的懶惰和毛病,必須要有一種把它們扼殺在搖籃里的決心,不能讓他們的壞習慣成了毀滅他們的罪魁禍首。
嚴肅的聲明
我覺得“溫情教育”在初四不合適用,因為這是學生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老師嚴格嚴厲管管他們,就可能把他們推進一個向上的階層,反之,可能導致他們與進一步深度學習無緣。
什么時候考高中考大學不需要看分數了,什么時候能做到不在乎學生的前途和自己的成績了,什么時候自己年老了不需要評職稱了……那時候,我再去做一個“溫情”的教育者吧,過著與世無爭、隨心所欲、優雅淑女的日子。
那種沒有壓力沒有糾結的日子,應該會有多么幸福啊!
無戒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第3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