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需要公司的司機幫忙去另外一個公司,幫忙取一樣東西回來。我提前打印好了一份郵件,讓司機憑郵件前去取。因為正好這個時候我的領導要乘坐這個司機的車外出,然后,我請他把郵件帶個司機,他沒有拒絕,接著,我就去吃午飯去了。
等我午飯回來,我看見那份打印出來的郵件原封不動的躺在領導的桌子上,于是,我心里有點不舒服了,我嘗試覺察我的不舒服:我為什么會不舒服呢?于是出現了兩個聲音:
A:有沒有搞錯,帶個東西都不愿意?不愿意早說嘛。
B:人家怎么好當面拒絕你啊。你為什么會有情緒呢?
A:因為我感覺被人拒絕了,被人拒絕,讓我感覺自己不夠好,有被拋棄的感覺。
B: 你對他有期待,他不答應你,你就不舒服了。難道你就不能被拒絕嗎?你可以請求,但是對方也有權利拒絕啊,他拒絕是他的需要啊,你仍然可以感覺良好的。
A:他是領導,我不應該叫他拿的,他會覺得下屬在命令他做事,他不舒服了,所以,他用實際行動拒絕了我,他以前經常這樣的,是為了告訴我越界了嗎?是我邊界不清嗎?我應該讀懂他,然后再決定是否請他幫忙。可是,如果我是他,我是愿意拿的。
B:上面的原因都有可能,還有的可能是,他真的忘了。他什么原因沒拿,目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順利取回東西,而現在文件沒有給到司機,你應該怎么做。
A: 1、 等司機送完領導回來,通知司機上來拿。2、有其他同事跟車出去的,請其他同事幫忙。
B:現在,再次感受你的身體?
A:輕松順暢了。
當我再次回到辦公桌時,我發現領導桌上的文件沒有了,留下了他外出時的包包。顯然,他回來了,而且上來把文件拿下去給司機了。
B:他是他,你是你。你需要承擔你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邊界;他有權利作出他想作出的任何選擇和決定;你需要做的是處理自己的情緒,讀懂自己,讀懂他人。你看見自己的應激反應了嗎,首先是防御,指責對方,推開自己的責任;第二、自我價值感低,遇到事請,首先想到別人的拒絕和否定自己;第三、對他人充滿了期待,移情,期待是因為缺乏自信;第四、看問題不夠全面和客觀,容易受情緒控制;第五、容易專注在情緒上而不是問題的解決上。
關于拒絕帶來被拋棄感,這可能來源于小時候媽媽的說過的話,如果你再這樣,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理你了。這對于小時候的我,是個極其恐怖的威脅,他意味著自己的需求一旦被否定,就代表被拋棄,被拋棄等于死亡。這對于小時候的我,是極其恐慌的事情。于是,小心樣翼翼地提著一定不會被拒絕的要求,壓根不敢提可能被拒的想法,一旦被拒,就是自己考慮不夠完美,自己不應該提這樣的要求,自己做錯了,要被拋棄了。
為了躲避這種被拋棄感,我采取的防御模式是指責,是對方的不對,對方不應該拒絕我,對方太小氣了。
重新解讀,媽媽的話:如果你再這樣,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理你了。其實,這是媽媽的口頭禪,他是對我造成過傷害,深深的傷害。也許,她也是被這樣對待過來的,在我哭鬧的時候,她也許是煩躁的,無助的,自責的,愧疚的等等。只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她一直都在,從未真正拋棄我。說說而已嘛,人總有情緒嘛,難道不能讓人有情緒咩,對吧。她就這樣了,吼完依然愛我,這就是我媽這品種!我也該放手了,對媽媽寬容點,放過自己。
至于,我媽媽現在帶我兒子,我也擔憂媽媽偶爾的情緒和語言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好吧,好好跟老娘商量一下,請她嘗試改個方式發泄情緒吧。關鍵是,這小家伙骨骼清奇,外婆還是有蠻多愛的,只是偶爾吼兩句,影響多少有,只是,我相信他心中有愛,能化解的。而且,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還是孩子的父母,我繼續修煉,繼續讓愛由內溢出來,滋潤他成長,一切的風浪都將是孩子成長的資源。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