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書心得
原文(一):恐懼和欲望來自同一源頭。我們害怕死亡,欲望便由此而來,我們期盼有人能夠幫助我們生存。
感想:又想到鈞鈞成長過程,鈞鈞在我肚子里的時候,他是快樂的嗎?我和他爸爸吵架的時候,他感受到了嗎?他在那個時候是不是學會了恐懼。我們需要安全感,瘋狂地索取安全感是不是也由此而來。如果沒有安全感就會惶恐,不知所措,陷入異化了的欲望之中。邏輯原來是這樣的。
原文(二):1.本質上我會老,我無法避免老去。2.本質上我會病,我無法避免疾病。3.本質上我會死,我無法避免死亡。4.我所愛的人和物,本質上會改變。我無法避免和他們分離。我無法保證任何東西。我空手而來,空手而去。5.我所造的業(yè)是我唯一的所有。我無法逃離我的行為的后果。我的行為是我站立之地。
感想:以上在有安全感的情況下誦讀,感到內心無比平靜。但是覺得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內心便無比恐懼。想要抓住,想要不放手。但是確實有一天是會面對所有分離。昨天爸爸騎車的時候摔倒了,我內心無比難受。一直在想他和媽在慢慢老去,鈞鈞出生慢慢長大,而我現(xiàn)在能做的更多嗎?如果關注于當下感受,有了安全感,就會對這種牽絆無比感激,心中生出慈悲。如果想要緊緊抓住,內心的黑洞逐漸擴大,恐懼抓住內心不放。我接受這兩種感受,我擁抱兩種感受,無好無壞,這都是我的感受。
2.正念練習:經過昨天一天胃部疼痛,今天特意關注了胃部。早晨一個讀者看到我在洗蘋果說,你的腸胃挺好的,一般人受不住早晨吃寒涼的東西。我驚厥可能是這兩天早晨吃了蘋果。于是多喝熱水,吃點蛋糕和餅干。回到家吃了軟軟的泡飯,睡了一覺。明顯感覺胃部不疼了。但是,腸胃開始鬧騰了。只要吃一點東西就開始拉肚子,一直有緊縮感。我一直在想,是不是那天經過正念飲食的練習,關注到了腸胃系統(tǒng),以前都沒有認識到。一旦關注到,他們的一點兒小變化,都會被覺察到。這是好現(xiàn)象,我要關注自己的身體。
今天盤腿坐在床上,氣壓很低,身體燥燥的有黏膩感。思緒有些紛亂。關注頭上的燈光,外面電視聲音。爸爸坐在鈞鈞旁邊看電視,鈞鈞睡著了。這一切都讓我有安全感。然后想到晚上又和媽媽吵了架,為了廁所的衣服放在哪兒。我覺得需要洗的時候再拿去洗衣機,但是媽媽不這么看。媽媽接著數(shù)落我不愿意收拾,家里的地已經好幾天沒有整理,等等等等。我內心煩躁,為什么媽媽一輩子都在數(shù)落我和爸爸衣服放在哪兒,如果她想要拿便去拿,她不想拿就放在那兒就好了唄。為什么她想要做的沒有做,就立刻要找個人承擔,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別人身上。我有點兒生氣和煩躁,當下就頂了回去。但是說完又有愧疚感,我應該好好跟她談,或者不說話,這樣吵架解決不了問題。就好比她和爸爸的模式,一輩子也沒有根本改變。思緒好像走遠了,再回來。正念的感覺有些模糊。我總是會不自覺帶入評價模式,強迫自己感到舒服,如果覺得自己做錯了那些愧疚感,羞恥感會立刻條件反射式地不愿意再想。認為“不好的”就應該改掉。比如以上和媽的事,我不知道該如何反應。接受我那種不耐煩的情緒?覺得自己是有理的?
腦子里出現(xiàn)抱抱自己的畫面,你辛苦了,你可以,加油。內心有些溫暖。
3.愛自己:今天一開始做平板支撐就覺得感覺不對,想要重新來過,但是內心說,可以的,再調整吧,再試試。然后就進入當下的覺察。是不是腸胃不舒服的原因,整個身體很想縮起來,所以打不開。一開始就覺得肩頸部疼痛,頭部放平,漸漸把力量放到腹部。但是可能太過,不一會覺得脊背受力,時間越長脊背力量承受越大,提醒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于是趕緊調整姿勢,果然背部沒有放平的原因,脊背承受了大部分力量而不是腹部。此時,雙臂支撐地很疼,小腿拉得酸痛。今天支撐了一分半鐘。沒有責怪自己退步,覺得自己盡到力了,明天繼續(xù)加油。
結束后做了瑜伽中的兩個姿勢做拉伸,非常舒服,感覺整個身體舒展開來,這是今天的很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