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這里一個年頭了。
目光透過悠悠煙水,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的大山深處,片片山坡疊青瀉翠,白霧濃濃裹著群山之軀。
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之巔,云端之中,坐落著一所學校——草原小學。老師慧子(化名)從北京來此支教,已滿一年。調研團有幸能夠采訪到她,初見慧子時,她彎彎的眉毛恰似天邊新月,杏眼里神采閃爍,身著優雅溫柔的亞麻色長裙,通體有一層似有似無、沉靜內斂的光華。
已有春意蕊中藏,丹心熱血沃新花
慧子原是隆回縣人,但已在北京生活多年,有自己的公司,優渥的生活,當問及為什么放下一切來到條件艱苦之地支教,她說,自己在北京的公司已經比較成熟,孩子也順利從北大畢業,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經濟實力來支撐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便是回鄉支教。
草原小學僅三個年級,共30名同學,均為留守兒童。雖有政府資金支持與社會人士愛心奉獻,條件有所改善,但教學設施簡陋,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除了支教團,只有幾名代課老師和唯一有編制的教師——校長譚美珍。而放眼整個虎形山,連草原小學這樣的小學都沒有幾所。瑤族鄉的群山連綿致使孩子們上學須徒步翻山越嶺。小學僅有的三個年級則意味著再大一點的孩子不得不跋山涉水去很遠的縣城上小學。師資的極度匱乏,使得慧子不得不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都教,一天6小時連軸轉,十分辛苦。
條件艱苦,物質清貧,但談及自己因何有此夢想,她鄭重其事,目光灼灼,“脫貧先抓教育,教育就是最好的脫貧。”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治貧先重教,發展教育才是脫貧之根本。教育減貧的時間是漫長的,不像其他投資“立竿見影”,但慧子深知,要深刻改變這里的現狀,非得教育水平提高不可,所以她知道,她應該來。
她用慈愛的目光看著那些孩子們,他們像春櫻花蕊里的那一點緋紅,有著春天的光艷和輕靈。他們如同天邊的云彩,永遠有最溫暖的顏色,永遠最是可愛。教育的美妙之處就在于這獨特的生命律動吧,誰又可曾知曉他們未來是否會成為清麗瑩潔的溪流靜水,或者是壯闊浩瀚的萬里銀波呢?
胸懷丹心,一片赤誠,“只為用身體力行感染更多的人”,她相信在她的努力下,這些包藏著最純粹的春意的花蕊會慢慢綻開,汲取養分,最后怒放噴薄。
妝成芳姿數枝開,民俗之源活水來
鄉村的光澤是溫潤的,溪流漫過草木菁華,花果的香氣,山泉的冷冽都是它的注腳。“歲月失語,惟石能言。”歲月是一個失憶者,對過去只字不提,但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傳統技藝卻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和血脈,經久不息。
自小生活在鄉村的慧子對鄉村民俗文化情有獨鐘,對花瑤文化也是頗有研究,尤其青睞當地的婚俗。談及為什么選擇虎形山作為支教地點,慧子提到,不僅因為她老家就是隆回縣,自己就是隆回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灘頭年畫的傳承人,同時她還非常喜歡少數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而隆回縣身為全國申遺成功最多的縣,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另外慧子在北京的公司也和藝術設計相關,雖然花瑤文化走向市場需要大量時間,但她已有計劃將收集到的花瑤挑花元素揉入設計中,應用于公司。
她在鄉村支教的歲月中,將虎形山瑤族鄉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走遍了,用深淺不一的腳印丈量出鄉村的土地,用身體的每一寸肌膚去體悟鄉村的朝暾夕月,落崖驚風。她明白,自己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文化的傳播者。優秀的民俗文化不是灰色的神龕,不是蠹蟲朽木,而是芳菲數枝,汩汩活水,妝點著鄉村的山野青翠,滋養著鄉民的精神世界,而中國不朽的民族精神就在這厚重的土壤上綻開芬芳。
擷芳采木精雕琢,心向山野爛漫處
“此處的花根本不能算花,真正的花,開在山野爛漫處。”
——《十面埋伏》
走進慧子的辦公室,無人不被她琳瑯滿目的藝術設計所震撼。清雅的書案,墻壁上的花鳥繪畫,數不勝數的藝術盆栽,撲面而來濃郁的藝術氣息和自然靈氣使得調研團成員們無一不嘆為觀止。
狗尾巴草、松枝、松果、干花、青苔、頑石……這些自然界中常見的物事在慧子的加工下,無不成為了一件件藝術品,真不愧是人如其名,不光慧眼識萬物,更有慧心容萬象。
提到打造這么富有藝術感的辦公室的動機,慧子激動地說到,主要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觀,給孩子們植入自然美學,二是自己真心喜愛,三是為了感謝愛心人士為小學捐贈的教育基金。慧子覺得頒發證書難以免俗,便打算送給他們這些藝術品作為感謝,將愛和美傳遞下去。
談及幼年教育,慧子老師說:“記得小時候,母親雖然是農家婦女,但是很有品味,很愛干凈。我還有個鄰居,家里的花草打理的非常好看,影響了我一生,所以覺得小學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誠然,教師就是“引導者”,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通過打造充滿藝術氣息的辦公室,孩子們無形中受到影響,開始模仿,同時也衷心喜歡上了做手工和花花草草,不僅每天都來辦公室看,還時不時送花草過來給老師作為手工的材料。
絹花、塑料花雖永開不敗,但她們哪里懂得薄云之美,竹海之美,群山之美?自然之物本身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致于能令拜倫說出“我的祭壇是山,是海,是大地,是星辰,是一切從大化中涌出之物”這樣振聾發聵的話語。開在山野爛漫處的那些花兒們,她們蓬勃的生命力何嘗不讓人心醉神迷呢?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多么綿密的內心,多么充沛的情感才能使一個人粗糲能甘,紛華不染。山水日月,幻彩霓虹,生命的理想與欲望與之相比是多么渺小,但在鄉村布滿泥濘的道路上,慧子卻走出一段深邃豐盈,將人生化作耕犁過的星塵,在山花爛漫處炙熱滾燙。
圖片:宋婷婷? 李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