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業者
踏踏實實把話說完
很多時候,尷尬之所在,正是機會所在。況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較于出身、機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質,我們最能控制的,其實就是“說話”這件小事。
從《長談》欄目中,聽創業者踏踏實實把話說完,也是一件極為有意義的事。
其實,我們最想從創業者那知道的是什么?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剪輯出來的只言片語,我們關心的是他們在每一個關鍵時刻做出的關鍵選擇時候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決策的?有沒有后悔?效果又如何?我們希望深入到每一個細節,這才是《長談》最有價值和啟發的部分。
聽創業者好好說話,感受每個創業動機背后的付出。比如,羅永浩喜歡的博朗兄弟,足可知道一個十年的創業者對行業的參悟和研究。博朗兄弟是改變國際工業設計進程的。可以通過他們的代表作來反映。
雖然年過四旬,羅永浩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人生“不惑”的問題,不得而知,但他很擅長并樂于以提出困惑的方式來表達態度。聽創業者好好說話,才聽到內心的聲音。
所有的話,鼓勵也好、指責也罷,其實都是在表達說話者的需求與渴望。
創業分界線
是企業級能力的打造
人與人之間本是不相連的個體。唯有通過溝通,我們內心的認知才能有機會擺在同一個層面。企業與企業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而真正的分界線就在于,鏈接資源的企業級能力打造。
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企業內部不能解決的棘手問題,這時,企業需要換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尤其在企業大的方向來看,企業更要不時地跳到其外部,去尋找解決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遇到的困境的解決辦法。
在不同的社會經濟階段,對企業資源的理解不盡相同。資源是指企業在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所擁有、控制或可以利用的、能夠幫助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各種生產要素的集合。我們應從更加廣泛的角度來理解企業資源——凡是能轉化為支持、幫助和優勢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都是企業資源。
資源的鏈接能力在于鏈接方式的的變革, 比如,商業模式的創新——將會改變整個價值鏈的經濟模式,使利潤更為多元化,進一步修改交付模式。成熟的公司必須先于技術驅動的初創企業重塑商業模式。
優秀的公司在市場情報中往往能夠更好地分離信號與噪音,為現行結構之外的新業務提供另外的資金來源,不斷評估公司在價值鏈中的地位,從而塑造企業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