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看斷舍離,好像與第一次看的感受截然不同。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這種觀念或者說這一種方法是很新穎的,但是對自己來說。只是看了就是看了,而沒有真正的去實踐。第二次在看斷舍離的時候,對它的內涵以及方法和含義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之后,并通過自己的實踐,也算是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斷舍離之路。
本書主要分為4個部分去講,首先第1部分是讓我們認識斷舍離,就是斷舍離的機制是什么?第2部分講了說我們為什么沒有辦法去實施斷舍離。第3部分,講的就是我們如何去斷舍離。第4部分就是當我們進行了斷舍離之后的改變或者說是意義。
第1部分:斷舍離的機制,其實他主要的目的就是選擇和當下自己相稱的物品,那我們如何去做到呢?
-斷,舍,離
所謂的斷,就是讓我們在選擇物品的時候,要把自己當成主語而不是物品,不需要的東西就不接受,只添加當下我最需要的東西。
舍,就是將我們那些沒用的東西,選擇賣掉或者贈送給好朋友,然后我們轉送給他人的時候,要記得說“謝謝”和“對不起”。
離,最終當我們進行了前面兩步之后,我們就會達到一個狀態,會脫離執念,會讓自己整個人變得很輕松,會更加的去了解自己。
第2部分:我們為什么沒辦法收拾?
很多人都想達到這樣的一個狀態,但是為什么他們達不到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進行斷舍離,那么他們為什么沒辦法進行呢?這是在第2章為我們講述的內容。
a.從大環境來看,現在的社會是物質過度泛濫的.
b.心理上,哪有撿便宜心理和折扣所迷惑的情況出現,就導致我們不知不覺中吸收了許多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后就產生了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分別是逃避現實型,執著過去型和擔憂未來型。我覺得呢,我就屬于那種執著過去型。每當我看到一件東西,會想起當時的回憶,然后就會不舍得扔掉它,這樣帶來的后果其實是非常可怕的。不知不覺被一堆東西所環繞,越加割舍不下。
第3部分:先從整理頭腦開始-斷舍離的思考法則。
那么如果我們想遇到怦然心動的自己,應該怎么去做呢?
首先我們要從整理頭腦開始,這是斷舍離的思考法則。
1.以自我為軸心,把時間軸放在當下。這也就是說我們在選擇物品的時候,不是他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當下的我要不要用。
2.關注不扔東西造成的損失。有沒有發現當房間被物品充斥的時候,會無形之中給人帶來一種壓力。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著這東西以后能用到,可實際上他卻沒有被用到,那么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們卻經常會因為這沒有用到的東西而困擾。其實被你留下來沒有用的東西也恰恰反映出了你在某一些方面的擔心和壓力。
第4部分:身體開始行動-斷舍離的實踐方法。
在頭腦學會了斷舍離之后,我們身體就應該行動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實踐斷舍離呢?
首先我們要提高我們的收拾動機。要放輕松,不要老想著一口氣能夠將它整理完畢。我們可以從一點開始入手,把它弄完美,這樣就可以提高我們的成就感,從而我們的動機也更加強烈。然后我們在場所的選擇上,要根據我們的目的去選擇。如果說我們重視健康和安全,就得從生存的基本場所做起,如果說我們希望作用于心理層次,我們就需要著手于看不見的場所,如果說我們重視運氣的話,我們就得去選一些玄關啊等等。
其次,一切從扔東西開始。要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的東西,要對扔的東西進行分類,沒得選擇,剩下的物品必須是精挑細選的,然后再扔的時候要說對不起。
再留下我們精挑細選后的物品之后,我們就應該去整理收納了。我們得將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納上。然后利用751的總量限制原則,打造充裕的空間。什么是751的總量限制原則呢?就是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7成。看得見的收納空間,限量是5層。而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只能是1成。在我們進行收納的同時,要注意一下,打造物品外觀形態。需要利用到只需一個動作原則。還有自立自由自在法則。這樣我們就只需要靠本能與物品打交道,且在每次使用過程中也會很方便。
第5部分:前所未有的暢快感和解放感-看不見的世界在變化
當我們進行了斷舍離之后,我們會收獲到什么呢?將會有前所未有的暢快和解放感,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看不見的世界就已經變化了。
你會發現在實踐了斷舍離之后。我們會有一種自動整理的機制。無形之中我們自己也在提升。正所謂有舍必有得,當我們舍棄了不適合,我們變得更加自信,這樣我們的品位也得到了提升因為物品就是自身的投影,那么像這樣的話,那么物品又棒又新鮮這是最重要的啦。另外我們還可以從擁有這種觀念中解放出來,有時候放下比擁有更值得。另外我們不知道的是其實未知世界也變得更加不一樣,我們的更加看不見的世界,在無意識中它會來助力我們。
希望大家都通過斷舍離遇見怦然心動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