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一個老舊卻又必要的話題,無論社會發展多快,人性如何善變,都要存留一點包容的善意。有人說,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熟悉和最親密的人,卻把耐心和寬容給了陌生人。我欠某人一點包容,更欠她一句對不起。
高三,那一個令所有人窒息的時間,充斥著緊張和悶熱的季節,我早戀了。沒有任何意外,班主任把早戀的消息告訴了我的母親,我恨極了他、幼稚的詛咒著他,但結局還是只能看著他。那天晚上,母親坐到我身邊,平靜地告訴我,早戀影響學習,還是分手吧!可是那時的我還倔強的留存著青春期的叛逆和又臭又硬的脾氣,對母親的話不屑一顧,毫不畏懼的肆意挑戰著母親的底線。終于,當忍無可忍時,母親指著我鼻子,用我從未聽到過的分貝說:“不分也得分,由不得你在這撒野。”我倔強的盯著她,“你們除了生下我,什么時候管過我,我就是不分,有能耐就當沒我這個閨女……”“啪!”清脆的聲音打斷了我的話,也打斷了我對這個家所有的眷戀,從沒有想到,那么清脆的聲音卻會讓臉頰火辣辣的疼。
一個人漫步在街頭,我信步走著,想起一天前還闔家歡樂的時光,心中愈發的沉重。一陣鈴聲不合時宜的響起,是我爸,電話里的聲音永遠波瀾不驚,他告訴我,就算不住在家里,回去拿點行李也好。拗不過父愛的偉大,終究還是游蕩到了家里,母親正坐在我的床頭一聲聲的嘆息。我繞過母親,背對著她一言不發。母親似自言自語,喃喃道:我閨女從小心善,就算自己委屈也不會傷害到別人,為什么對媽媽非要冷言相對。收拾衣服的動作瞬間停滯,我的身體微微顫抖,眼淚肆無忌憚地流淌,我心痛于這種沉默。我真的錯了。
新加坡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張豐滿的嘴唇中間被長釘穿過。我想它就是要告訴我們語言的傷害吧!很多時候我們說話不計前因后果,一時口快,不懂的包容與忍讓,常常讓對方遍體鱗傷。我們都在努力表演著別人眼中的好孩子,卻對父母肆意妄為,我們在外面受了委屈,理所當然的回到家沖著父母發脾氣。他們還必須承受!什么時候,我們開始學會了用最冷的語言傷害最愛我們的人?什么時候,我們開始把最差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又是什么時候,父母用一生的經驗教我們如何做人,我們卻學會了嗤之以鼻?究竟,是什么時候?
我曾問過一些同齡人,他們的答案千篇一律,“在陌生人面前要完美的表現自己,遇到事情當然要包容一下對方。但是,在最熟悉人的面前就不用了,反正自己說什么,她們都會原諒,不會計較的。”是啊,反正我們無論怎樣傷害他們,都會選擇用愛來包容我們,可是,這決不能成為我們一直傷害她們的理由!對待自己身邊的人,多一點包容,少一分苛責,誰也不是生來就有義務和責任為你撫平每一次不安的跳動,更不要逞一時口快,失去最愛我們的人。
我很喜歡一句話——“對這個殘酷的世界說情話”,世界殘酷,我們要選擇包容以待,對我們最熟悉和親密的人多說幾句溫暖的“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