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喜歡跟孩子們相處,并不是害怕復(fù)雜的社會,而是孩子的童真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歡樂。
我們的心簡單,社會也復(fù)雜不起來的,不過身邊的朋友喜歡說我憨或者遲鈍,我不否認(rèn),其實我真是個后知后覺的人,因此,很多事情,因為沒有覺悟所以我都不會去計較,所以總感覺生活真簡單,應(yīng)該說傻人有傻福唄,簡簡單單的也好,也不用活得太累。
小孩子的簡單和天真總能吸引著我,她們問我的一些問題總讓我心情愉悅。
有一天,在玩耍時有個小男孩問我:“咦,我們平時吃的棉花糖,是不是賣棉花糖的人開著飛機去天上把那些白白的云采下來賣給我們吃的?”當(dāng)我聽到他這么一問,我的心兒綻放了,我一開始想著回答“不是”,可是,我猶豫了一會,反問:“嗯,你怎么會這么想呢?”他說:“我覺得應(yīng)該就是這樣的,看棉花糖跟天上的白云是一樣的。”我就心虛地笑著說:“你真聰明,這么難的問題你都知道,棉花糖的確是生意人從天上采下來的,就是為了給你們小孩子多點口福。”后來,朋友說我誤導(dǎo)孩子,應(yīng)該告訴他真相,可是,我卻覺得吧,孩子能有這種想象力也不錯,他能這么想我覺得很開心,覺得以后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會明白,我當(dāng)時只是想保留他的那么些童真罷了。
孩子們口無忌言,有什么說什么,真是直截了當(dāng),比起大人來說,他們更自在。有一次,我陪小孩子閱讀故事。故事講到有一個小女生不會剝新鮮核桃,女傭見了,就剝了很多核桃放著,晚上爸爸就問:“哇,是誰剝了那么多的新鮮核桃?”小男孩就蹦著跳著說:“姐姐不會剝,我?guī)退齽兊暮颂摇!逼鋵嵃职忠磺卸伎丛谘劾铮佬∧猩f謊,就嚴(yán)厲的批評了他說以后不準(zhǔn)再說假話。其實整個故事就是讓小朋友們懂得不能說假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讀完故事,后面有個問題問“小朋友,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有什么感受?”我就讓他想了想再回答我的問題。可是,當(dāng)我聽到他的答案時我真真的哭笑不得,他很嚴(yán)肅地說:“讀了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我想吃新鮮核桃。”我靜靜的看了會他,他也很認(rèn)真的看著我,我本來想說其實這么回答是錯的,可是我轉(zhuǎn)念一想,其實這個回答也沒錯啊,我雖是個小大人了,可是很多問題我都處在矛盾當(dāng)中,孩子們直言直語何錯之有?其實孩子心里也知道這個故事講的道理,只不過他先闡述了自己內(nèi)心最強烈的想法罷了。然后我另一個朋友見了就對孩子說:“怎么能如此回答,是叫你回答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你這么說簡直沒覺悟……”,聽到這個,我心里其實真不知道該如何了。或許,我才是那個真沒覺悟的人呢。
在生活中孩子總能帶給我意外的歡樂,孩子們給我回答的很多問題,按大人的標(biāo)準(zhǔn),我明知道都是錯的,可是,我卻不愿按照大人的思想去批評去糾正,我更寧愿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我本不想扼殺童真,卻會不會在無意間誤導(dǎo)了他們,又或許,是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