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的一點感悟
一、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為 美 , 斯 惡 已 。
皆 知 善 之 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無 相 生 , 難 易 相 成 , 長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聲 相 和 , 前 后 相 隨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萬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 ? ? 《道德經》講了兩個道,自然之道和圣人之道。
?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為 美 , 斯 惡 已 。
皆 知 善 之 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無 相 生 , 難 易 相 成 , 長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聲 相 和 , 前 后 相 隨 。恒 也 。”
為自然之道。
(意思講解,略)
“是 以 圣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萬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此為圣人之道。
1、圣人處無為之事。
例:(詳略)A`孩子的專注力破壞。
B、堅持性、穩定性(靜)破壞
C、假化學冠軍獎之事。
2、行不言之教。
例(詳略)若說教太多,則會:
A、束縛太多。叛逆或懦弱。
B、說教太多,自卑。
C、無效。
D、分不清重點。
E、不知所措。
"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此為圣人之道。
A、謙卑之心。
B、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