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讀書的意義是什么?
你是什么時候明顯感覺到讀書的好處的?
讀書的意義在于打破自身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打破小我的局限,在書中去體驗我們未曾有過的經歷,接觸到我們未曾了解的世界。
我是在高中時期明顯感覺到讀書的好處的。剛進入高中時,因為是第一次住校,因為想家,因為新的學習的不適應,內心壓力很大,當時內心特別苦悶,甚至出現了焦慮和抑郁的情緒。當我內心最崩潰的時候,就在放學后的間隙泡在學校門前的書攤或者書店里。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能暫時成為煩惱的絕緣體。
高中時期,最愛看的就是努力勵志類的故事,比如章子怡的文章《我本貧寒人家女》,當時就深深地鼓舞了我。章子怡小時候因為身體柔弱而學舞蹈,她自身的身體條件并不是很好。可是她非常能吃苦,每天回到宿舍后自己還繼續壓腿,以勤奮來彌補不足。后來從事演員后,在章子怡拍電影《臥虎藏龍》時,身體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好多壓力。每天高強度練習武打動作,然而比身體上的辛苦更難以忍受的是心理上的煎熬。雖然玉嬌龍這個角色暫時確定了自己,但李安導演當時并不是十分中意她,每天還繼續面試很多演員來,她自己隨時都可能被替代。在這樣高強度壓力下,很多面試演員都受不了而離開了,但章子怡挺了過來,最后《臥虎藏龍》大獲成功,章子怡也開始蜚聲海外。從章子怡的成長經歷中,我看到了能吃苦的意義,勤奮的價值!
此外,那時我還愛看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臺灣作家劉墉的作品集《螢窗小語》《我不是教你詐》等等,這些書很大程度上舒緩了高中時候我內心的苦悶和壓力。
后來,上大學和讀研,以至現在工作后,我依然保持讀書的習慣。
某種程度上,我所讀過的書塑造了今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