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經驗,包治百病的藥一定是騙人,揚言十項全能的工具一定哪樣都不靈。
剛結婚的時候,看見街攤上拿著喇叭賣那種能擦各種粗的細的圓的扁的蔬菜片蔬菜絲的擦子,我就趕緊湊上去看人家表演,表演完了就動心,覺得這個十項全能的玩藝比婆婆給的那個鑲在木板上的擦子可靈巧秀氣多了,而且人家拿著讓我試了下,我一下子想起砍瓜切菜削鐵如泥這倆詞來,結果拿回家就發現這小東西沒支點,我一手拿著一手根本擦不出絲來,貌似得雇個大力士給我抓著才行;下一次遇見我又走不動了,看著人家拿著各種蔬菜擦得那叫個水流云飛,覺得這次個大可以支撐在案板上,結果又買了個上當,從那以后,我就總結出一個真理:最簡單的東西最實用!
不久前,風靡一時的《夢想改造家》節目進行了回訪,結果無可置疑地證明了越簡單越實用在裝修中的正確性。
那些經知名設計師改造過的房屋,如今早已紛紛新顏換舊貌,當初被精心設計的收納單元、疊層設計、新奇處理在生活的蹂躪中早已棄置不用,還被房主們痛貶。有人大惑不解有人大跌眼鏡更有人大放厥詞說窮人不配生活只配生存,我卻從未懷疑過,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設計師的作品永遠基于理想狀態,看似美輪美奐,吸引眼球可以,一旦淪落到日常生活里,就成了銀樣蠟槍頭,流于表象的奇技淫巧,不實用不耐用不好用,也難怪要被廢置不用了。
還有一檔著名的家裝節目《交換空間》,我之前愛看,看著在48小時之內,兩套房子象變魔術一樣變得或清新或富麗或文藝或奢華……有小小的激動與喜悅,會汲取一些實用優秀的元素,但我從未想過要那樣裝修自己的家,我一直覺得那些激動得語無倫次,常常要給設計師打120分的房主,在忙碌的48小時里,被裹脅在一個夢魘里,等他們夢醒了,跌落在堅硬的生活里,他們才能知道那些高妙的設計只適合放在宮殿里,放在童話里,放在真空里,于小家小戶的煙火日子極是不宜。
記得有一期《夢想改造家》設計師把床底下做了一堆功能,電熨斗,梳妝臺,衣柜桌子,似乎面面俱到,但我感覺并不好用,用下面的梳妝臺先要把上面的床板抬起來。一天用兩次就夠受的,別說日日年年如此翻來倒去,使用成本太高,如果多做一步能輕松得到結果還好,如果一堆的常用功能疊加在一起,光是轉換這些功能就會讓人頭疼,這種空間太過消極,難怪在使用中很快會淘汰。
剛看過一期《洋女婿撞上丈母娘》,所有的家具都被設計成了功能復雜的小能手,收房時他們屢次用到“變魔術”、“探秘”、“尋寶”這樣的詞,好多功能需要設計師親自說明、操作才能找得到機關,明白什么意思,簡直考驗人的智商啊!
設計師把家庭影院設計在了浴室里,那個洋女婿為了在家看一場電影,要在浴室里先折騰半個鐘頭把家具變形,看完了再變回去……剛開始象小孩子得到新積木的興奮還沒過去,自然覺得好玩,可是但凡干點啥先得玩會變形金鋼,時間久了也會讓人興味索然的吧!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它被束之高閣的命運。還有為他們家小狗做的游戲裝置,要先把椅子放倒,再把床頭柜放倒插入,我不知道這個裝置日后使用的頻率有多大,要我一次就夠了,太傷筋動骨大動干戈了。
其實這就象買了一只雞,又想吃肉又想喝湯甚至還想讓它下蛋,但基本不大可能實現。
在居住空間并不局促的情況下,我還是傾向單功能設計,除非二者相近或者疊加不影響使用功能,即使小空間,也可以通過減少功能設計,比如在茶幾上吃飯,不設專門的餐桌,即使有餐桌,因為老公愛看電視,我家在茶幾上吃飯的時候反而居多,現在沒有畫案,書房的書桌寫寫畫畫很憋屈,我就索性盤踞在餐桌上了,我覺得簡單的功能替代比所有物件都設計得面面俱到,卻樣樣功能都要打折扣還需要變來變去的繁瑣操作實用得多。
都說家最終的樣子其實是自己內心樣子的真實呈現,我就喜歡簡約沒有多余附麗的樣子,而且恰如我自己無法一心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