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金秋十月,正是古城開封滿城菊花飄香的季節,風姿卓越的菊花,不僅扮靚了古城,芬芳了中國,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是開封第三十四屆菊花文化節,以“花開傳奇”為主題,龍亭作為主會場,以菊造景,充分的體現了菊花文化、茶文化和宋宮廷文化。
開封菊花文化節已經成為了開封乃至河南旅游資源中的一張名片,在菊花會中,展出的菊花多達300萬盆,品種1300個,甚至形成了“滿城盡菊黃”的壯觀景象,龍亭景區以中軸線為依托,從午門廣場—玉帶橋—嵩呼—朝門廣場—龍亭大殿到北大門主干線,設置了“菊開盛世“、”金猴慶菊”、“輕歌曼舞”等30多個景點和開封菊花精品展廊、菊花盆景展廊、切菊花意展廊等三個展廊,整個展區總廠2000多米,其間沿展現為了烘托氣氛還布置了宮燈、風鈴、彩旗等裝飾物,可以說菊花節中不僅可以欣賞到我國傳統的文化,還融入了時尚和生活,更加貼近了大眾百姓。
一走進龍亭景區中,就可以看到午門廣場的“茶香四海”景點,這是以北宋商運貨船為設計元素,寓意海上茶路與茶馬古道,體現了在宋代茶的商貿經濟活動已經波及世界各地,茶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會徽。會徽圖案花瓣交叉組合巧妙地分別形成了四個不同方位的“開”字、“文”字,以及眾人手拉手的形象。寓意著開封對外開放和傳承發揚厚重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決心,象征著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
在朝門廣場的“茶情天下菊”景點中,運用了植物扦插的畫卷形式,展現了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以美工、植物、種子等多種材料表現了茶的產地、種植、采摘、制作、運輸等一系列過程,讓人有了一種畫卷形式的時光穿梭感。在游客欣賞菊花的同時,還有古箏、噴霧和茶藝的表演,讓人深刻的感受到宋代茶文化的輝煌歷史。
彩色菊花。菊韻生香,暗香盈袖,古城開封似乎一夜之間成了菊花的海洋。
北宋時期,養菊蔚然成風。作為當時的都城,開封的養菊之風更為盛行,家家戶戶都以養菊、賞菊為樂事。到了明、清時期開封養菊之風更盛?,在禹王臺乾隆御碑中,還有“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詩句。
菊花是開封市花,栽培菊花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已馳名全國。
開封人愛菊,不僅愛其絢麗多姿的花朵,更愛其迎寒吐蕊,傲霜怒放的性格,這正是開封人民堅毅頑強,奮發進取精神的最好象征。
唐代詩人劉禹錫對開封菊花“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的描述就可見一斑。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每逢重陽佳節,不僅民間有花市賽菊之舉,而且宮廷內也養菊、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飲菊花酒,甚至還開“菊花花會”。
文化節期間,還將推出一系列以“菊”開頭的文化活動,《天下菊花》郵票大全(第八組)發行暨吉尼斯世界紀錄創建活動、2016中華菊王爭霸賽、第五屆國際菊花展、第五屆中國菊花插花藝術展等,舉行“千菊進萬家”?“菊花集市”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此外,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大型多媒體歌舞劇《千回大宋》每晚也將準時上演。
唐代詩人劉禹錫對開封菊花“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的描述就可見一斑。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每逢重陽佳節,不僅民間有花市賽菊之舉,而且宮廷內也養菊、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飲菊花酒,甚至還開“菊花花會”。
作為著名的八朝古都,開封茶文化源遠流長。菊花文化節期間,開封市將以“弘揚絲路精神、再創茶業輝煌——兼論中國宋代及開封茶文化的歷史地位與當代意義”為主題,舉行第十四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是一個融賞花觀燈,旅游觀光,經貿合作與交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經濟文化活動。它已經成為開封發展經濟的平臺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開封走向世界的橋梁和世界了解開封的名片。
在我國,菊花的栽培歷史已有3000余年。千百年來,菊花傲霜的品格、凌寒的風采,成為文人雅士借以抒情言志的載體,進而形成別樣的菊花文化。在經典史冊、文學著作、民間傳說中,菊花被賦予了更多的人格象征意義,菊花為君子,君子為菊花。
北宋的重陽菊會堪稱我國最早的菊花花會。對菊花與重陽節的研究,最早記載于《西京雜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筑吉祥塔、吟詩斗菊、飲酒食菊等豐富的重陽節風俗是菊花文化的重要體現。
一城菊花,點亮了一種文化。
小貼士:
1.?龍亭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中山路北段,在市區乘坐1、15、20、30路公交車就可以到達。
2.?龍亭景區前的宋都御街是開封著名的仿宋商業街,在這里購物、吃飯、住宿都非常方便。
3.?龍亭游覽2個小時就足夠了,在旁邊還有天波楊府、翰園碑林、樊樓、清明上河園等景區。
4.?景區的門票50元,但是在每年菊花展的時候要漲價。
落榜進士: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許有一天會和你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