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收獲
一、分析閱讀規則一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
二、如何給一本書分類
為一本書進行分類的能力,是檢視閱讀的能力。
1.越早對圖書進行分類越好,早在正式開始(分析閱讀)之前。
2.方法:用檢視閱讀瀏覽一遍。前三步:看包裝;看整體;看細節,判斷出一本書的類別。
3. 判斷分類的充分條件是:閱讀書名(主副標題)+目錄+前言+章節標題。必要條件是:心中明確分類的標準以及標準背后的規則。
4.如何從書名中發現歸類的方法?
流程是:看書名,看前言或索引,看重點、摘要,看開頭和結尾,看主要內容 。
另外的要求:第一個要求是,要持續的記著那個分類的標準,第二個要求是,要時刻的保持對自己的一個懷疑,也就是要批判性思維。
三、分類的流程
分類涉及3個核心要素,分別是“對象”、“我”和“分類標準”。分類過程簡述為:
提煉核心初分類
判斷判定對規則
按照規則去執行
清晰地理解分類、歸類的過程,重點和難點在明確分類標準。分類標準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標準本身,還有一個是標準背后的規則。經常會遇到分類重疊交叉。
系統龐大的話,建議對分類標準使用清單進行管理。
四、 為什么分類要前置(下為老大的思維導圖截圖)
三個感受
1.關于分類,想到這兩個人的話:
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進構造好的模型里,否則很快就會忘記。詳細的資料是靠表達它的簡化方式來保存在記憶里的……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關聯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一串不連貫的論據在記憶中僅有短促得可憐的壽命。
——布魯納
要不遺余力地把工作、學習中的東西分好類,以幫助記憶和靈活運用。這個編檔系統的大類和小類越詳細,記憶和運用就越方便。
——美國著名學習專家弗斯特教授《記憶術》
2.只是粗淺的閱讀和思考,就去聽分享,一會出現聽不大懂,不知所云;二是感觸不深。這次的第6章就是這樣的情況。
3.現在無論是自己閱讀書本,還是老大的分享,消化以及實踐起來非常緩慢,需要相當多的時間,都感覺跟不上大家的進度。
兩個改變
1.重新認識分類:認知上重視分類,逐步完善生活和工作中的分類模板,明確分類標準和標準背后的規則。
2.留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閱讀、聽分享、消化與實踐上。
一個行動
閱讀第7章時:
1.歸納本章講了幾件事情
2.幾句話概括出作者每節的內容
3.寫出自己所理解的整篇的結構
一遍做不到,就反復看。完成了,再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