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與 民國四大情書 ? ??
倘若讓文學(xué)豐滿你的味蕾,
那么莎士比亞的味道就是餐中白葡萄酒,
鹽的味道像多情唐朝才女的淚……
而有一種味道如老茶如陳酒,
越久越記得,
那就是被懷念的民國。
民國四大情書
魯迅
一直以來,我們對于魯迅先生都有這樣一個印象。
覺得他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大文豪、大政治家,應(yīng)該目不斜視、高不可攀。
尤其是這幾年魯迅先生從語文課本當中走出,提到他,變得更為不易接近了。
歸其原因。
在今天,專制壓迫的舊時代過去,作為一位斗士、一位批判者,魯迅身上的深刻性被放大成為了異化后的復(fù)雜性。
人們不再單純的站在文學(xué)審美的角度去鑒賞,不回憶三味書屋的童趣,不理會閏土身上中年人的頹廢感,更不深究阿Q精神勝利法背后的高級內(nèi)涵……
說實話,對于魯迅,我們每一個人都多了幾分人云亦云的刻意回避。
不過 ,魯迅先生只要摘掉那頂“政治偶像”的高帽。
他絕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學(xué)領(lǐng)袖,他傾注于文學(xué)中的思想絕對稱得上20世紀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作為一位風(fēng)格多變的文學(xué)家,魯迅寫過小說、散文、雜文與詩歌。
他描寫的人物大多帶著他的親身經(jīng)歷,有農(nóng)民,有知識分子,更有著千千萬萬,如他一般,如你我一般,典型而又鮮活的普通百姓。
他確立了白話文的地位,他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文學(xué),更向大眾傳播著如養(yǎng)分一般的新思想。
當然,他更是一位親切的領(lǐng)導(dǎo)者。
他組織、參與了眾多新興的文學(xué)社團,培養(yǎng)鼓勵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文學(xué)青年。
如果說前面的幾分鐘是在闡述魯迅先生作為現(xiàn)代文學(xué)奠基者周身縈繞的光環(huán),
那么接下來,我所要告訴你的魯迅,
他與千萬普通的男人并無兩樣。
眾所周知,高冷范十足的男神魯迅先生,他談過飽受非議的師生戀。
大眾所不知道的是,他有過一天寫三封情書的熱戀壯舉,還順當?shù)臄D進了民國情書排行榜的前四名,與之齊名的分別是多情才子徐志摩,追妻狂魔沈從文。
認識許廣平之前,魯迅有一位舊時代裹小腳的原配妻子,朱安。
對于這樁舊式婚姻,魯迅本來是做好了與之一同犧牲的準備的。
他在一篇文章中表明了自己對于包辦婚姻的無奈。
他不喜歡她,便不碰她,做一輩子的獨身者。
可是后來他遇到了經(jīng)歷相似的許廣平,又相逢于動蕩時代,革命與激情便碰撞出了激烈的愛火。
與相差17歲的女學(xué)生戀愛,魯迅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青年時。
一刻不見,別相思如狂。
他在寫給許廣平的信中說:
“我寄你的信,總要送往郵局,不喜歡放在街邊的郵筒里,我總疑心那里會慢一點。”
在廈門教書的日子,魯迅連上課的女學(xué)生有幾個人都主動向許廣平報備。
他保證自己會目不斜視,卻也惹得許廣平在回信里露出了吃醋的嬌嗔模樣。
兩個人的熱戀期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異地戀,似乎只能通過書信來完成。
許廣平在信里稱自己為“受教的小學(xué)生”,就是我們讀來,也能體會那股小女兒嬌憨。
他們探討的問題從最初對于當時社會政治的觀點一路延伸到了對彼此人生的憧憬。
信里說,“滔滔不絕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個慢下來的世界里交談。”
四年多的時間,他們通信一百三十五封,魯迅寫了六十五封。
他不為人所知的苦悶與焦躁都在拿到回信的那一刻變成了矜持與柔情。
他稱呼她為,“乖姑”或者“小刺猬”,他自己也從魯迅變成了單字“迅”和“你的小白象”。
四年過后,他們往來的書信被魯迅親自編輯校對進行了出版,合稱《兩地書》。
在上海定居的“小刺猬”與“小白象”,也過起了尋常夫妻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
魯迅在許廣平某一年的生日曾送了她一幅畫,上面題了一句詩,似乎在總結(jié)他們的婚姻生活:
“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對于這句詩,旁人不斷給出著或褒或貶的多層含義。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和許廣平相伴的日子對于魯迅來說,卻是人生中,最溫和、最平靜、也是最安逸、最不可多得的美好時光。
1936年,魯迅病逝,在臨死前他對只有三十二歲的許廣平說,
“忘記我,過好自己的生活。”
可是,賢妻許廣平出人意料的第一次沒有聽話,她用她的方式、用她另外的三十二年來深刻的思念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