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詞匯(共性、標準化),借助辭格,無限表達(獨特、個性)。
直喻
- 連接類似性
可形似:月如銀盤
可神似:相似的感覺,串起可能看似并不形似的事物
一位年輕的女人,仿佛小鳥在起飛前的一瞬間的感覺,站在那里看著我。
- 建立類似性
作者獨特的感覺、體驗串起了事物間的類似,再借由直喻,把它強加給讀者。讀者不是去苛求形似、不是去苛求事物間實在的關聯,而是相信并理解作者用感覺搭建出的聯系,理解作者的表達。按書里的話來說,“表現和理解不需要證據物件,而僅僅是依賴相互的信賴支撐著。表現和理解也都是近乎于以基本信賴為前提的小小冒險”(自己還沒有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先這么寫在這里)。
能夠建立獨特的、意外的的類似性,讓直喻有了被作者稱為發現性認識的造型
這一作用。
細而高的鼻子有點寂寞,但其下面的小巧含苞的嘴唇,實在像美麗的螞蝗圈一樣富有伸縮性而又光滑,沉默時似乎也在動一樣,所以如果起皺或色澤不好,就會顯得不潔,但卻不是那樣,而使濕潤而有光澤的。
直喻并不僅限于修飾文字內容,讓文字生動形象。直喻建立類似性,使之可能成為內容本身。直喻是為了更準確的表達。
這兩天讀了《紅玫瑰與白玫瑰》,有留心張愛玲使用的直喻,摘錄幾句在這里吧~
這穿堂在暗黃的燈照里很像一節火車,從異鄉開到異鄉。
幾次未說完的話,掛在半空像許多鐘擺,以不同的速度滴答滴答搖,各有各的理路,推論下去,各自達到高潮,于不同的時候當當打起鐘來。
地板正中躺著煙鸝一雙繡花鞋,微代八字式,一只前些,一只后些,像有一個不敢現行的鬼怯怯向他走過來,央求著。振寶坐在床沿上,看了許久。再躺下的時候,他嘆了口氣,覺得他舊日的善良的空氣,一點一點偷著走進,包圍了他。無數的煩擾與責任與蚊子一同嗡嗡飛繞,叮他,吮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