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我跟孩子爸提出帶兩個兒子去科技博物館玩。孩子爸一聽,立馬皺眉頭:“不是才去過了嘛,怎么還要去?多無聊啊!”我說:“那是你自己覺得無聊,孩子可不覺得無聊。那里一共四層樓,每一層的內容都很豐富,上次只玩了很少的一部分,還有大量的好玩的還沒發現呢。夢幻劇場、科學劇場和航模表演等都還沒有帶孩子看呢。”孩子爸聽了,對我說:“那是你自己想去玩吧?你怎么就跟一個沒長大的人一樣呢?!”我不以為然地說:“帶孩子的人還真是得有一顆童心,自己都沒有好奇心,怎么能讓孩子對這些東西產生好奇呢。”我老公不說話了。簡單收拾了一下東西,一家四口直奔科技館,如我所愿,孩子們又玩得很開心。后面又帶去了兩次,每次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樂子。上次帶我侄子們去玩,又發現了很多沒有玩過的項目,那里真是一個大寶藏。酷暑季節,在那里玩上一整天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只跟我大兒子稍微提了一下我的新發現,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了。
02
有一個朋友跟我抱怨過好幾次,她的兒子只愿意宅在家里看電視,怎么叫他都不愿意出門玩。還有朋友抱怨孩子只喜歡看電視、看平板、玩游戲,不喜歡看書,不喜歡出去玩。其實我家孩子也喜歡看電視,玩平板和玩游戲,但是只要我想,我都能在他們看電視的時候把他們帶出門,秘訣就是:勾起他們的好奇心!比如去年五月份孩子們看電視不愿意下樓玩,(我不禁止他們看電視,但是我會把他們帶離電視。)我就對他們說:最近我發現小區里出現了好多蝸牛,要不要一起打著手電筒找蝸牛啊,數一數看看我們可以找到多少只?”兩個兒子一聽,立馬跳起來興奮地不得了,可別說,這一招管了好幾個月呢,一直到天冷了,蝸牛都躲起來了。找的過程中,我們給蝸牛按大小分角色,長幼有序。把路中間的蝸牛移到草叢中,免得被踢碎。遇到被踩死的蝸牛我們會對死去的蝸牛表示遺憾。幾個月下來,我大兒子的數數能力和小兒子的語言能力都暴增。只要我想帶他們做什么事情,我會想各種辦法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比如:我想帶我兒子去圖書館,并且讓他喜歡上圖書館。我會告訴他們:我帶他們去圖書館找樂子。他們一聽“找樂子”就樂了。然后我會帶他們參加圖書館舉辦的各種有趣的活動,講他們親自挑選出來的繪本,讓他們借閱自己喜歡的書。完了之后,我們再在圖書館附近尋找大自然中的樂子:看桃花、賞荷花、跟卡通雕塑躲貓貓、吹蒲公英、蕩樹枝秋千、撿木棉花、拔筍、摸螺獅,撈蝌蚪等。總之,以一顆童心帶著孩子們玩。所以,對我的兩個兒子來說,去圖書館不僅僅意味著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和借自己想看的書,更是與各種樂子結合在一起,喜歡得不得了。
03
其實,孩子天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大人要擅于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以一顆童心帶著孩子玩中學,學中玩,引導他們愛上學習,喜歡思考,走上獨立探索之路。《好奇心》一書里就把好奇心比做是成功的內在發動機。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有義務把孩子的認識性好奇心高高地勾引起來,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自覺地走向卓越。孩子自覺,大人省心。我們大人自己可以通過狐猬策略、同理心詢問和匠人思維這三個方法進行自我訓練,這樣可以讓我們永葆好奇心,我們的生活因而變得更加多姿多彩。